近日,涞源县玉米高产示范田里一片忙碌,农户们在农技人员指导下,紧锣密鼓地开展垄覆膜作业。
“以前种地完全看老天爷‘脸色’,产量没保障。现在用上全膜覆盖技术,不仅产量有望提高,化肥、农药用得也少了,土地更肥沃,实实在在让我们得了实惠。”示范种植农户刘金山感慨道。为保障新技术落地见效,涞源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业农技人员深入乡村,从选地、施肥,到起垄覆膜、播种及田间管理,为农户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导。
涞源县为破解干旱对玉米种植的制约,引入玉米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注入科技动能。该县的玉米高产示范田采用全膜覆盖大小双垄集雨沟播模式,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用120厘米宽薄膜全地面覆盖。据悉,该模式可有效收集降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显著提升抗旱保墒效果。农技人员还会在播种环节,根据不同覆膜方式,指导农户科学调整播种深度与密度,确保苗齐苗壮。
与此同时,涞源县还邀请行业专家深入田间“把脉问诊”。“提升玉米产量的关键在于提高种植密度,实现高密条件下精量播种,保证苗齐苗匀苗壮。”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专家杜雄说,玉米生长至7片叶时需进行化控,降低倒伏风险,化控7日后于小喇叭口期首次追施氮肥,促进雌穗小穗、小花发育,实现穗大粒多。当地玉米传统种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如今通过技术改进,种植密度可提升至每亩5500—6000株,搭配后期水肥一体化、科学施肥等管理措施,目标产量有望突破1吨/亩。河北北方学院研究员黄智鸿表示,采用相关技术模式,单产提升超10%,“吨粮田”目标可期,覆膜、分期施肥、膜下滴灌等技术的应用,将助力产量达到更高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玉米高产高效技术推广力度,不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全县玉米产业朝着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稳步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贡献更大力量。”涞源县农业农村局生产股股长周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