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以保定模式为蓝本的中关村区域合作模式已成功推广至全国22个省、42个城市,落地49个项目,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创新经验。”4月24日,在2025生命健康产业(保定)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国斌在谈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建设十周年成果时如是说。
2014年2月,中关村与保定市政府就京津冀协同发展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15年4月28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揭牌运营。这是中关村在京外设立的首个创新中心,也是北京中关村信息谷的首个区域合作项目。十年来,中关村与保定共同探索出了“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协同发展路径,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
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扈德辉说:“从2015到2025,保定·中关村从一片试验田成长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从科技企业的创新苗圃发展为新产品、新技术富集的产业生态雨林,‘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一路完善,在保定深度构建。”
保定·中关村着力打造企业生态矩阵。十年来,已经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生命健康三大领域,呈现出产业集群效应,涌现出诺未科技、中创燕园、华锐电力等一批高质量代表性企业;易度河北机器人、中孚智驱等33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生金,北京研发-保定转化的产业链日趋完善;玄云涡喷、河北思瑞恩等企业创新实力跃升,涡喷发动机、精密研磨抛光材料等多项产品、技术打破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入驻创新基地以来,我们一路飞速成长。在这里,可以及时对接到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创新资源,享受各项政策支持,让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专注技术研发,安心扎根发展。”保定中创燕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永健说。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依托中关村丰富的创新资源,保定·中关村开展创新活动、落实资金扶持、搭建技术平台、开展创新人才引育等工作。十年来,累计举办600多场创新活动,链接超过10000家企业和机构走进保定;保定·中关村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先后为企业对接金融资源200家次,企业获批债权资金超过5亿元,股权融资规模超8亿元;联合重点入驻企业共建生物医药(细胞治疗)创新实验室、计量检测实验室、软件检测公共实验室、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关键材料生产检测实验室等专业技术公共实验室;打造人才创新实践基地,设立保定·中关村人才服务工作站,为创新人才引、育、用、留保驾护航。
创新打造保定·中关村集成服务中心。围绕“0-1”原始创新、“1-10”成果转化、“10-N”产业化的服务需求,全面导入中关村发展集团科技园区服务、科技股权投资、科技金融等二十大类集成服务产品,提供从“月嫂”到“博导”、从“中餐”到“西餐”、从“书架”到“货架”的全周期、全栈式科技服务。服务北京和区域内的“四院”发展,促成30余项重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探索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一时间发现、第一笔基金投资、第一个应用场景、第一条产线的“四个一”服务模式,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据扈德辉介绍,保定·中关村十年来已累计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00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3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规上企业28家;助推220余家企业加速发展,60余家毕业企业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2025年是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新十年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更是中关村与保定深度携手,共同打造协同示范标杆的新起点。中关村发展集团将充分发挥‘连接器、转化器、放大器、路由器’作用,通过整合中关村优质集成服务资源,携手保定构建开放协同、要素聚合的创新生态,继续支持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打造成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标杆,为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根提供坚实保障。”张国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