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沈阳全市上下担当进取、攻坚突破,用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今年以来,沈阳各部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重大突破,下一阶段工作有哪些思路举措?今天,一起来看扎实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情况。
市发改委:地区生产总值增幅连续9个季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金阳介绍,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先后出台稳中求进“26条”、稳中向上稳中向好“25条”等政策措施,推动全市经济向上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4%,连续9个季度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4位,中心城市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城市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
深入实施重点项目“四比四看”“赛马”市领导包保等推进机制,今年以来,全市开复工重点项目2292个,总投资200亿元的华晨宝马大东工厂南厂区改造项目成功签约,桃仙机场二跑道项目、沈飞局部搬迁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保持东北第一,1—8月份工业投资增长14.4%,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2%。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截至目前,已争取上级资金152.3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总和。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获中央专项资金支持,1—8月份开行617列,位列东北第一、全国第八。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全力实施重点项目“三个一批”专项行动,滚动充实项目谋划储备库,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竣工投产,掀起全市项目建设新热潮,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梯队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杨鸿雁介绍,党的二十大以来,沈阳规上工业增加值由1627.7亿元增至1842亿元、年均增长6.4%;工业投资由428.5亿元增至651.7亿元、年均增长23.3%,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增速持续位于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梯队。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今年1—8月,集成电路、新能源、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分别实现54%、56%、12%、11.5%的高速增长。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创新研究中心管理服务平台相继组建,世界首款四座氢内燃飞机原型机完成首飞。获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百公里智慧道路,自动驾驶出租车场景落地。沈阳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城融合指数10强城市。高端化方面,高端装备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8.8%,建成制造业创新中心9个、企业技术中心449个,154项首台(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市商务局:举办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1757场,发放汽车消费补贴3.6亿元
市商务局副局长冯亚赛介绍,202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10.4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在15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3。今年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7.5亿元,增长4.9%,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其中,构建“6+10+N”促消费活动体系,打造“约沈阳 悦消费”活动品牌,举办新春购物节、咖啡节、雪花啤酒节、大规模消费品以旧换新等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1757场,发放汽车消费补贴3.6亿元,营造浓厚消费氛围,畅通消费渠道,提升消费层次。市商务局按照国家、省、市部署,积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消费升级,开展了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全市消费潜力得到有效释放。截至9月21日,沈阳消费者共计在商务部汽车补贴申报系统中申报21815份,已进入审核程序19173份。此外,按照《辽宁省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实施细则》,自2024年9月至12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换’新生活 ‘智’在必得”沈阳市家电以旧换新升级促消费活动。数据显示,截至9月21日,已核销补贴资金2967.4万元,拉动家电销售企业销售额1.59亿元。
市农业农村局:新建改造设施农业6000亩,新民等县区纳入国家设施蔬菜集群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大鹏介绍,沈阳是东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今年,实施用地、补贴等集成政策,新建改造设施农业6000亩,新民等县区纳入国家设施蔬菜集群,秋实获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引领基地。持续打造“沈阳臻品”区域公用品牌,涌现法库牛肉、康平食用菌等481个“两品一标”产品。启动建设食品工业大市,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实施重大农产品加工项目98个,2023年,食品产业链总产值1030亿元,发展成为全市制造业第三大支柱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0家,今年新培育信昌粮贸、佳合食品2家国家级和桃李面包等18家省级龙头企业。十月稻田成为全省首家独角兽企业。
下一步,沈阳将充分挖掘资源禀赋,做好“土特产”文章,围绕稻米、畜牧、渔业、蔬菜、花卉等五大优势产业链,实施81个延链、补链项目,推进项目建成达产。持续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完成设施农业6000亩、稻渔综合种养5000亩,昊明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建成投产。完善冷链物流和农村电商等基础设施,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打造沈阳大米等优势特色品牌,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 保府都市网编辑:翱翔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