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 · 非遗 | 木花飞扬四代人 一刀一枪承技艺
来源:互联网2025-08-01 12:38:12

  在臧村镇詹庄村,有一座小院常年飘荡着杨木与柳木的清香。这里,一块块寻常的杨柳木在詹芳荣手中悄然蜕变,化为一柄柄精致的木刀枪。这看似平常的场景背后,承载着一个家族四代人对非遗木刀枪制作技艺的执着坚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座 “刀枪小院”,探寻木花飞扬中蕴藏的乾坤 —— 詹氏木刀枪制作技艺。

  “我是詹氏木刀木枪的第四代传人,已经做了四十多年了。詹氏木刀木枪分刀、枪、剑、戟等十几种兵器,从我太爷爷那会儿开始做,他那会儿做的小,不如现在做的大。” 詹芳荣告诉记者。

  在詹芳荣家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正专注制作木枪的她。高速旋转的电动旋床上,一块杨木被稳稳抵住,詹芳荣手持刻刀,无需尺规丈量,也不用提前勾画图样,短短几分钟,枪头位置就浮现出生动的装饰纹路。

  她告诉我们,枪头是木枪制作的关键与核心。四十多年来,成千上万个枪头从她手中诞生,枪头装饰纹路的弧度、尺寸早已成了她的肌肉记忆。

  受詹芳荣的影响,丈夫于明德也对木刀枪制作技艺了如指掌。在詹芳荣做好纹路后,于明德便会拿起斧头和刨子,对枪头进行下一步修饰,夫妻二人配合默契,让每一件作品都更趋完美。

  “咱们这个木枪以杨柳木为主,做好枪尖后刷上银粉,枪樱用麻制作,枪杆以竹竿为主,做好一共要经过 20 多道工序。” 于明德向我们介绍着制作细节,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匠人的用心。

  回忆起詹庄木刀枪的 “黄金年代”,詹芳荣眼中闪烁着光芒:“最兴旺的时候,我们村有四五十户跟着我们学做木刀木枪。做好后我们开着车赶庙会去卖,近处去周围的庙会,远处到白沟、石家庄、天津、北京,都有找我们订做的。”

  如今,随着区级 “非遗” 身份的确认,这座刀枪小院有了新使命。木屑依旧纷飞,斧凿声依然铿锵,但詹芳荣明白,手中流转的已不只是玩具,更是百年匠心凝聚的文化密码。

  “从我太爷爷那会儿到现在,传承一百多年了。以前是为了生活,现在是为了扛起传承非遗的担子。我要让我的孩子们跟着我学这门手艺,把它传下去。” 詹芳荣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木刀虽小,锋芒映照的是四代人不曾间断的匠心守护;枪缨轻扬,舞动的是一个村落与一门技艺共同书写的生存智慧。当童年的英雄梦想被纳入非遗殿堂,詹芳荣手中的刻刀,正为这门传统技艺镌刻出充满希望的未来印记。

[ 保府都市网编辑:ms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