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四个调整”重塑产业格局
清苑区以“四个调整”为抓手,优化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探索产业发展新业态、扶持新模式、运行新机制,提高西瓜育种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数字化水平,构建生产稳定发展、产品绿色优质、产销衔接顺畅的现代西瓜产业体系,助力清苑区西瓜做大做强。
大棚模式调整,资金赋能撑起“钢铁瓜棚”。为提升瓜棚的抗灾能力与生产效率,积极向上争跑项目资金,借势借力补齐设施短板。目前,申报的超长期国债项目资金6360万元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总投资21231.78万元在东闾镇、温仁镇和张登镇中的15个村及河北宏泽食品有限公司基地支持棚室改造。同时,出台《保定市清苑区新建改建西瓜棚室贷款贴息方案(试行)》,对2025年1—12月新建、改建西瓜棚室的贷款,连续贴息3年(第一年贴息100%、第二年贴息50%、第三年贴息20%)。经过多方调研,尊重农户意愿,积极推动传统竹木结构大棚向现代化钢架设施转型,预计总产量增加30%以上。
种植模式调整,错峰种植奏响四季丰收曲。在东闾镇、张登镇、温仁镇试点“西瓜+蔬菜”“西瓜+西瓜+蔬菜”多茬种植模式,通过早熟、中熟、晚熟品种搭配,结合设施栽培与露地种植,基本实现西瓜全年不间断供应。以温仁镇王盘村示范户柔性日光温室种植“红浪漫”西瓜为例,2024年12月15日播种,1月20日定植,4月21日收获,首茬瓜较传统模式提前1个月上市,配合二次结瓜(第一茬西瓜收获后,把瓜蔓从根部剪断,促使其萌发2个新蔓,再次结瓜)与秋茬蔬菜种植(7—8月可种植秋茬蔬菜),实现“两种三收”。西瓜年亩产可达1.3万斤,亩均增收5000斤,秋茬蔬菜亩产可达7000斤以上,“西瓜+西瓜+菜”种植模式年亩产同比增长33.3%;年亩产值突破3.5万元,净增7000元/亩,同比增长25%。
西瓜品种调整,迭代升级进军高端市场。充分发挥南王庄李素环合作社、南宋村益田美合作社等示范主体引领作用,引进京彩、京美、墨童、美都麒麟等37个优质西瓜新品种,在东闾镇、温仁镇、张登镇建立试验示范田开展品种适应性研究与推广。同步推进“科技示范户+新技术”推广模式,扶持24名科技示范户,重点推广吊蔓种植、基质栽培等绿色生产技术,构建“品种试验—技术示范—成果转化”全链条体系。如:张登镇北和庄村郭存示范户种植的美都麒麟西瓜,以1700棵/亩的密度实现亩产12000斤,较传统种植模式(8000斤)增产50%以上,按市场价1.6元/斤计算,亩均纯增收6400元;全国人大代表李素环首试种植的富硒西瓜,果型圆润饱满、瓜瓤色泽红润、口感脆甜多汁,上市之后凭借优良品质迅速打开市场,订单络绎不绝,与去年同期种植普通品种西瓜相比,亩均增收60000余元,同比增长400%。
栽培技术调整,产研融合铺就转型升级快车道。积极对接京津保科研院所,加快产研融合步伐。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尚庆茂教授、河北农大吕桂云教授进行专业培训。大力推广西瓜高效栽培、嫁接、绿色防控等新技术,制定《清苑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及指导性意见》,推进“地理标志”商标申报。重点扶持马涛等育苗大户扩大育苗规模,拓展京津冀及东北市场订单,加快实现小散户向大产业的转变。同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专家授课培训等方式,进一步选取示范试点进行穴施基质、人工干扰富硒西瓜等创新试验,有效减少了土传病害,提升了西瓜品质。
破局:多维突破延伸产业链条
通过宣传引导、技能培训、外出考察取经、能人典型示范等一系列举措,全区干部、瓜农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求索”,从“求稳怕变”转向“乐于尝鲜”,从“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进而在销售渠道拓展、产品创新升级、技术保障强化等方面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拓展营销网,打造品牌竞争新优势。主动顺应数字化营销趋势,首次创新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营销体系。“线上”积极布局电商平台,开设清苑西瓜特色专区,培育本土直播带货团队,大力发展“云销售”“宅配送”等新零售模式。如:5月14日以来,全国人大代表李素环的合作社通过与清苑融媒、助农网络大V等合作,直播短短8天时间,订单就突破4万单。一单一粒售价19.9元,单粒3—4斤、均价达5元/斤(市场同期1.8—1.9元/斤),销售额达80余万元。5月25日,上线“学习强国”APP进行直播销售,首次试售(两个小时)突破300单。此外,通过网络电商平台推介效应,吸引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形成了“客多瓜少”的现象,西瓜地头收购价增长约60%。在直播带货的同时,邀请网红大咖助力授课,培训组建本地电商队伍,逐步形成村干部、瓜农“为自己村农产品代言”的生动局面。“线下”做大做强直销网络,充分发挥“西瓜种植大户+职业销售经理人”作用,利用懂技术、人脉广、信誉好等优势,广泛联系全国各地客商来清苑洽谈采购西瓜。目前清苑区西瓜销售经理人达1000多人,积极与客商联系将西瓜销往俄罗斯。与此同时,依托供销社跨境电商平台,探索构建辐射东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营销网络。以“政府搭台、企业参展、协会协同”模式,持续推动清苑西瓜从区域特色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国际畅销品牌递进,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推进深加工,构建高值化产业生态体系。推进西瓜全产业链精深加工,是实现产业增值扩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路径。清苑区依托科研院所检测平台,联合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运用生物提取技术从西瓜胎瓜(发育期幼果)中高效分离出瓜氨酸(瓜氨酸功效主要为增强运动表现、抗疲劳、免疫代谢调节、促进心脑血管健康等方面),使用胎瓜整瓜打浆后经过滤、冲气(CO_2)环节制作成富含瓜氨酸的系列功能性饮品“胎瓜气泡水”,经初步产品测试和市场调研,受欢迎程度很好。全区胎瓜年产生量共计约2.1万吨,按照50%浓度配比,可产生4.2万吨瓜汁饮品,按500ml/瓶计算,预计可生产8400万瓶。目前已对接本地“保定盛宝冠饮品有限公司”试生产,预计年产量近1000万瓶。通过构建“主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的闭环产业链,推动西瓜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创新合作机制,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充分发挥政府桥梁纽带、资源整合和保障推动作用,建立“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协会”创新合作机制,以“四个调整”战略为引领,全面推动西瓜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立“专家驻点+农民培训”长效服务体系,深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研究所战略合作,创新实施“专家下沉一线全程技术指导+种植大户(技术员)沉浸式跟班学习”的双向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常态化技术交流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努力提升基层农技水平,为全区西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聚焦农业生产风险防范,构建“政府引导、保险托底、农户参与”的协同保障机制,通过实施高额保费补贴政策,大幅降低农户参保成本,有效提高参保率及生产积极性。同时,在西瓜产区上游10公里范围内部署多门聚能空气炮,由气象局专业化作业,将灾害防范端口前移,变被动赔付为主动防御,截至目前未发生冰雹灾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防护屏障。
拓局:笃行深耕擘画崭新图景
清苑区西瓜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和多元发展策略的推动下,已取得显著成效。未来,清苑区将持续推进产业创新,通过培育育苗场、建设基质厂等合作机制,完善标准体系,并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西瓜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建立育苗厂,筑牢产业发展“芯”根基。我们认为,培育现代化育苗产业,打造中国北方标杆性西瓜种苗繁育基地,是清苑区抢占产业制高点、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抓手。深化与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以水润佳禾育苗工厂建设为突破口,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00万元,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系统配置智能化温室、精密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等高端设施,构建“环境智能调控—精准播种育苗—全周期质量管控”的现代化育苗体系,全面提升种苗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与专业化水平,全力打造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专业化西瓜育苗基地。通过分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着力培育抗病性强、品质优、适应性广的西瓜种苗。育苗工厂每年育三茬瓜苗,可培育高质量瓜苗1000余万株,不仅能够满足本地瓜农需求,还将远销全国各地。育苗成本与瓜农自行育苗(含人工)相比每株降低0.2元,以每亩种植2000株计算,每亩可节约成本400元;1000万株瓜苗可满足5000亩的种植需求,共计节省瓜农成本可达200万元。经初步测算,预计种苗销售净利润每株0.2元/株,育苗工厂总体净利润将达到200万元/年。预计提供就业岗位30个,以每个岗位年收入5万元计算,将带动就业增收150万元/年。
建设基质厂,打造绿色循环产业样板。发展以牛羊粪为核心原料的基质产业,是践行绿色循环农业理念、破解农业废弃物资源化难题的创新路径。清苑区对标行业标杆,组织专项团队赴山东鲁青公司等地开展深度考察,围绕技术研发、产业运营等核心领域进行系统学习,目前已与该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双方正就合作模式创新、全流程技术赋能、市场网络共建等内容开展深度磋商。项目建成后,清苑基质厂预计将构建“原料处理——标准化生产——产品应用”一体化产业链。在服务本地农业发展方面,工厂将为西瓜种植户定向供应低成本、高性能的栽培基质,通过科学配方优化土壤团粒结构,从根源上改善西瓜生长环境,为提升果实品质、实现稳产增收提供坚实保障。在产业辐射拓展方面,依托区位优势,工厂将面向京津冀地区输出标准化基质产品,形成新的产业增长极。
发展西瓜农文旅,绘就三产融合新图景。立足西瓜产业资源禀赋,以农文旅深度融合为突破口,遴选特色示范村,系统谋划“以文塑旅、以旅兴农”发展路径。以西瓜文化为核心IP,规划建设西瓜博览园,通过生物科技展示、AI人工智能、非遗技艺展演、互动科技展陈等形式,全方位展现西瓜种植历史、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脉络,打造“农业生产+科技展示+生态旅游+产品研学+教育培训”多体位融合的区域性地标。同时,谋划发展“票根”经济,将冉庄文旅小镇、冉庄地道战遗址的红色记忆、正迪欢乐世界的戏水欢畅,好梦林水微度假体验区的悠然惬意,西瓜博览园、吉祥胤博士农场等采摘园的田园风光,云悦、希尔顿等酒店的品质服务巧妙串联,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积极谋划精品旅游路线,构建全域联动、业态丰富的清苑全域旅游大格局,吸引京津冀地区游客纷至沓来,全面唱响“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构建标准体系,织密安全发展“防护网”。聚焦质量强农目标,全力构建现代化农业标准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研究所下属的全国蔬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农业农村部蔬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资源,系统引入前沿技术、高端人才和先进设备,逐步建立健全覆盖西瓜及蔬菜全品类的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花卉蔬菜研究所对接,加快完成西瓜地理标志产品(商标)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来源:保定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