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细高职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来源:互联网2023-12-19 11:44:51

  在面临毕业生总量攀升、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多重因素挤压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预期有明显降低、体制内就业偏好增强、灵活就业趋势加剧、慢就业比例有所上升等特点更加突出。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职院校、毕业生四个层面共同发力,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推动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质升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让政策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让政策有力度更要有温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优化当地创业环境,探索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给予资金支持。可以扩大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应征入伍等招聘招募规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基层就业支持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采取有效方式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乡村振兴一线就业创业。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落实退役普通高职(专科)士兵免试参加普通专升本招生等优惠政策,畅通入伍绿色通道,进一步推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精准征集,提高毕业生入伍数量。在升学与就业有序衔接方面,统筹安排好专升本考试招生工作时间,专升本招录工作最好能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从而有时间做好专升本未成功学生的就业工作。政府部门应利用互联网的便捷优势,搭建集信息发布、在线咨询、网上签约、问卷反馈、征求意见于一体的网络就业平台。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促使人才培养更加精准。企业要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与培养单位及时沟通,并建立实习基地,利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企业,不断加深对企业实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企业应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走进学校、进入课堂,分享工作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把课堂所学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真真切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教学相长。

  用人单位要与政府和学校加强互联互通,利用互联网的高速与便捷优势,及时与毕业生分享就业信息,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动态,还可以举办线下招聘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整个招聘过程中,企业应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岗匹配的用人原则,同时要自觉接受政府、社会以及高职院校监督,保证选人的整个流程合乎制度要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

  高职院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就业育人纳入学校思政工作体系统筹规划、统一推进。开展党史团史学习教育,讲好思政理论课、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教育融于专业学习,通过教师言传身教、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田野乡间调查、实习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实际、自我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一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挖掘就业典型,宣传先进事迹,彰显榜样力量,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学生树立昂扬向上的就业价值观。二是发挥学校办学特色,对接重点行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共同开展就业指导,将行业需求作为就业价值引领的重要素材,增强学生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培养学生服务于行业的热情。三是整合学生家庭的力量,以科学的职业发展观凝聚家长共识,发挥家长的引导作用,实现家、校、生的同频共振,最大限度减少盲目的“慢就业”现象。四是聚焦学生的个体特点和需求,加强个体针对性指导,结合学校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设立特色职业发展工作室,培育建设专家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团队,通过专业化的生涯测评、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自我认知、职业探索、决策与行动等问题。

  积极开拓就业市场,深挖企业人才需求。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定期由校领导带队,招生就业处、各系组成小组,回访优质就业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基地,谋求与优质用人单位的深层次合作。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方人社机构的交流沟通,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拓展就业新空间,开拓就业资源市场,保证充足的岗位供给。

  积极开展网络招聘服务,通过线上宣讲、远程面试、网上签约开展招聘,促进线上线下招聘相结合,提高招聘成功率。就业工作人员、毕业班辅导员和求职毕业生注册使用“24365”智慧就业平台和学院云就业平台,加强线上服务联动;利用学院云就业平台开展就业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发布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信息和毕业生就业求职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共同开展网上就业精准匹配对接服务。

  就业导向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搭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推动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制定工作有机联动,将就业结果作为学科专业调整、招生计划编制的重要衡量指标。强化就业工作作为国家和社会需求“传声筒”效应,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和毕业生社会评价有效反馈至人才培养全过程,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在实践中锤炼各项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毕业生要充分认知自我、明确目标、加强学习,及时调整就业理念观念。毕业生应打破对一线城市、高薪企业、稳定工作的“执念”,正确结合社会需求、自身能力、专业技能水平来选择出路,坚定奋斗才是人生最亮丽的底色,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实现分阶段、多元化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妥善调整就业心理、就业方法、就业观念和就业能力,将目光转向国家重点关注、地方大力扶持、区域发展潜力大的基层行业,在实践中锤炼各项专业技能,为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通过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创业类课程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就业市场,端正就业心态,设定理性就业目标,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规划进行实时反馈和调整,缩短就业准备期及观望期。

  学生家庭要与学校加强互动,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就业市场、就业政策、与学生匹配的职业和岗位,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就业的优劣势、综合能力提升方式及途径等,协助学生克服求学及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与逆境,保持积极的就业心态,与学校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从而实现毕业生早就业、高质量就业。

  (作者系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 保府都市网编辑: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