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漏尿是小病,无需治疗?错,抓住治疗黄金期!
来源:互联网2020-01-16 12:23:28

小朱今年3月中旬生的小宝,排完恶露就到5月了,南方城市的5月天气已经开始慢慢变热了。小朱抬头看看衣柜里刚翻出来的夏装,再低头看看满肚子的赘肉,她决定对自己“下狠手”,立誓要在2个月后成为整个小区最美的辣妈。

产后瘦身.jpg

然而,当小朱信誓旦旦开始运动时,她发现自己做仰卧起坐会漏尿,跳绳会漏尿,甚至有些时候打喷嚏、大笑时都会漏尿……

打喷嚏漏尿.jpg

之所以产后会出现漏尿的情况,其实都是盆底肌松弛惹的祸,而导致盆底肌松弛最主要的原因是:妊娠和分娩。

一方面,妈妈们妊娠期间子宫的重量不断增加,对盆底肌造成损伤,使得盆底肌肉张力减退、肌肉纤维断裂。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宝宝能顺利分娩,妈妈们的身体会分泌松弛素,这也会导致盆底肌松弛。

同时,随着妊娠及分娩次数的增加,盆底肌损伤也会逐渐加重。因此,二胎和多胎的妈妈盆底肌松弛的问题会更加突出

盆底肌变化.jpg

所以,不管顺产还是剖腹产,都会导致盆底肌松弛。而且一直以来,在很多妈妈的认知里,漏尿是产后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忍忍就过去了,无需治疗。

大错特错!产后漏尿虽然不是威胁生命的疾病,但千万不能“忍一忍风平浪静”。很多妈妈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难于启齿很少就诊。但是,漏尿给妈妈们的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尴尬印象,严重影响了妈妈们的日常生活。

生理方面,漏尿可能会引起湿疹、褥疮、皮肤感染及泌尿系统炎症,漏尿的情况进一步加重的话,甚至会导致子宫脱垂、盆腔疼痛、性生活不和谐等;

心理方面,妈妈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如焦虑、罪恶感、发怒、害羞或产生敌意;

社会方面,由于不舒适、害羞、失去信心等原因使妈妈远离社会生活,尤其在人际关系方面影响更大。

33.jpg

看完了上面这些,妈妈们不要慌,想要改善产后漏尿,先从“修复盆底肌”开始。

妇产科专家建议,产后妈妈们在分娩后42天最好去医院做一次盆底功能检查,排查盆底疾病。发现问题应当尽早治疗,没有问题也要及时进行盆底肌修复训练,因为越早治疗、训练,盆底功能康复效果就越好。

目前临床常用的盆底肌修复方式有: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磁刺激治疗等方法。其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最被肯定的治疗方法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进行的盆底肌修复治疗。

现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月子会所等使用的大型盆底康复医疗器械就是采用这个治疗方法。

不过,对于家离医院、月子会所比较远的妈妈,已经休完产假又开始上班的职场妈妈来说,选择医院、月子中心做盆底肌修复治疗费时又费力,很不方便。选择一款和医院同等治疗效果的,在家就能使用的小型盆底康复医疗器械,就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问题,轻松解决妈妈们的烦恼。

其中,大悦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一款可以在家使用的盆底康复医疗器械。它使用和医院同样的盆底肌修复治疗原理(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坚持使用,可达到和医院同等的治疗效果。且这款家用盆底康复治疗仪体积小巧,操作简单,妈妈们在家就可以自行完成盆底肌修复治疗,方便了生活、学习、工作。此外,治疗仪还创新了双向、恒流、对称的方波设计,零电荷,更安全,使得整个治疗过程舒适、有效。

使用大悦产品.jpg

不得不说,产后42天去医院做盆底功能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妈妈们,不要觉得孩子都生出来了,自己身体也没什么大问题就放弃复查,身体的恢复情况不是仅凭眼睛和感觉就能断定的。

另外,产后不要着急着减肥,一定要确保自己盆底肌力恢复正常后再考虑减肥,要不然你甩掉的可能不是肉,而是健康。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