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拓宽中国进口渠道
来源:国际商报2019-07-26 08:27:21

中欧班列不仅是中国商品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要渠道,同时也在不断拓宽中国进口的货源地,成为中国进口的新途径。日前,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透露,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初期去程多、回程少,现在回程班列快速增加,基本达到了"去一回一"。

带动进口拓宽渠道

红松、桦木、白松、樟子松……伴随中欧班列的汽笛声响,长沙成为继成都、西安和赣州之后,中国从俄罗斯进口木材的第四大口岸。

俄罗斯的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进入湖南,带动这里的家具加工、木材销售一整条产业链转型升级,依托于此,长沙将在浏阳高新区创建一个进口木材交易展示中心。

完成上述巨变,所用时间并不长。今年3月14日,湖南迎来首趟中南国际陆港中欧班列(俄罗斯-长沙),改变了过去通过成都、西安和赣州转运长沙的路线,俄罗斯的木材直达长沙,不仅大大减少了运输时间,还降低了成本。据介绍,中南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在短短3个月内已开行100列,明年有望达到400列。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中欧班列正成为带动商品进口、拓宽中国进口货源地的重要渠道。

"这批机器是从德国运到中国新疆的,如果没有中欧班列,会非常麻烦。"新疆阿拉山口振德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松祥口中的"这批机器"是200多台高速喷气织机,从德国运到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走海运至少得45天,通过中欧班列则只需11天,而且直抵综合保税区,省时省力还降低了成本。如今,在该公司的厂房里,200余台高速喷气织机隆隆作响,每年将为公司带来1.5亿元的产值。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欧班列(重庆-杜伊斯堡,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迅速增加。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中国借助陆港开通中欧班列的城市逾60个,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已超过1.6万列,到达境外16个国家108个城市。

借助密集开行的中欧班列,不少企业创造了新的进出口模式。外贸企业一方面通过中欧班列将中国货物运到中亚、西亚和欧洲等地,同时利用返程列车进口这些地区的优质商品,为拉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建设提质升级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朱咏透露,2018年,中欧班列的回程班列数量增长一倍多,占开行班列比重已升至42%,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优质产品输华的快速通道。

"回程班列的货源以汽配、机械设备、日用品、食品、木材为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魏浩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欧班列有利于中国出口,也有利于中国进口,并且有利于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进口商品的多样化,也有利于缩短进口周期、提高进口效率、增加进口频率,能够加快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提升进口的质量和效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研究员赵晋平认为,中欧班列已成为中国企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合作的新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有更多的优质商品进入中国,这不仅可以加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也将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开放,优化开放布局,加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中欧班列虽然返程班列比例在稳步提升,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魏浩建议,可以通过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打造数字化服务系统、增加国家指定口岸建设数量、推动国际人员往来便利化、清理不合规的口岸收费行为、适度降低各类税费征收等手段,进一步扩大中欧班列的运输规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进而吸引更多企业将中欧班列作为进口商品的渠道。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