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中国购买力崛起
来源:国际商报2018-11-22 09:30:19

相比中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关于对外贸易进口侧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局限于进口市场结构、商品结构的研究,缺乏跟踪研究与综合研究。日前在北京举行的"进口贸易与世界发展"研讨会暨系列成果发布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发布了《中国购买力大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进口侧结构性升级》《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三份研究报告。

中国进口的世界意义正在日益凸显。中国需求的强劲增长反映了中国购买力的增长趋势,同时也为世界提供了不断扩展的巨大市场。据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介绍,这三份报告是按照进博会中国馆主要讲述逻辑进一步学理化、智库化的阐释。

“过去40年,出口带动‘中国制造’走出去;未来40年,进口将吸引‘全球制造’走进来。”《中国购买力大崛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进口侧结构性升级》指出,中国的购买力还会持续崛起。面对如今的国际形势,中国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充分利用不断崛起的购买力为全球经济注入一针强心剂。中国应大力推动国际框架内的多边经济合作,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不断扩大进口规模,扩大对外贸易整体规模,特别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上合组织等途径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并将中国经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助力全球治理,分享中国智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中国也要重视内部市场,继续推动贸易结构调整,注重保持进口与出口的平衡发展,在扩大进口规模的同时,配合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有效选择进口产品,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紧缺能源原材料进口,同时利用进口博览会带来的先进生产要素进口机遇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换代,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提升国内企业运营能力。

《中国购买力大布局:“一带一路”与全球市场转型》聚焦中国购买力的全球布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梳理了中国进口角色变化以及中国市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报告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重塑世界贸易格局,中国正成为越来越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中亚及南亚等的主要国家均建立起密切的贸易联系,并努力采取促进贸易自由化的举措。报告建议,中国应通过进口商品和服务拉动贸易伙伴国的生产规模,提高原产地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会成为其他地区贸易发展的示范,促进全球普惠贸易的增长,推动新时代的全球化贸易发展。

面对多年来形成的两极化世界发展模式,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公平、理性竞争的市场运行环境。从进口市场的结构来看,中国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增加非农初级产品及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同时,中国多样化、个性化的进口侧需求催生的渠道创新将推动全球创新模式变革。

《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改革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指出,日益崛起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中国经济崛起与增加全球市场融入程度的过程,也促进了中国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在这个"市场深化"的过程中,中国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推进提供日益强劲的发展动力,命运共同体蓝图也为中国进口侧改革提供指导和支撑,两者的相互促进将有利推动新时代中国购买力大塑造。中国进口侧将提升全球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全球经济融合发展,让世界共享中国经济红利,为全人类谋福祉。

[ 保府都市网编辑:郑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