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夏玉米进入了生长末期,黄淮海地区月底即将进入收获期。在这一关键阶段,玉米的管理尤为关键,以确保不减产。以下三个方面应重点关注:
一、警惕玉米早衰现象
玉米早衰,这一生育后期常见问题,对产量构成显著威胁。早衰表现为叶片,尤其是穗位以下叶片的明显枯黄,源于光合作用能力的大幅下降。这不仅削弱了植株的支撑力,增加了倒伏风险,还直接影响了玉米籽粒的灌浆与成熟,最终导致产量与品质的双重下滑。
早衰诱因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品种特性、土壤条件、病虫害侵袭及种植密度过高。其中,肥料供应不足是常见原因,尤其是底肥不足且缺乏及时追肥的情况下。因此,一旦发现缺肥类型早衰,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如叶面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等肥料,以快速补充养分,延长叶片功能期,从而提升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二、预防玉米倒伏
9月份以后,由于茎秆逐渐变黄,韧性较弱,再加上籽粒越来越重,玉米棒的整体重量也会增加,会呈现“头重脚轻”的局面。如果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时,玉米很容易发生倒伏。尤其是前期旺长的植株,没有及时进行控旺,倒伏概率会大增。
从病虫害的角度来说,玉米倒伏后,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变差,湿度增大,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基本上可以说,玉米一旦发生倒伏,或多或少都会造成一定的减产,只是倒伏较轻的地块,减产少一些。倒伏严重的地块,减产多一些。如果根茎处断裂了,那就无法再继续生长了,可以选择卖青贮。
而进入到9月份,玉米出现倒伏后,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无人机喷施叶面肥补充营养。比如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促进玉米的光合作用,降低倒伏的影响。
三、把握适时收获时机
玉米的适时收获对于保证产量与品质至关重要。过早收获会导致灌浆不足,影响品质与产量;过晚则可能因植株倒伏而增加收获难度与成本。因此,准确判断玉米成熟度成为关键。成熟的玉米籽粒颜色转为金黄或黄白,质地坚硬且有光泽;苞叶则由绿转黄白,逐渐干枯松散。尤为重要的是,当籽粒乳线消失时,标志着玉米已完全成熟,此时收获最为适宜。农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收获时机,避免盲目跟风或延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