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农业农村局 从授粉到灌浆:玉米高产两步走
来源:互联网2025-08-19 13:09:35

  如何根据花丝分辨玉米是否授粉

  在玉米各生育时期中,开花授粉期最为重要。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植物,如果花期授粉不好,会导致玉米秃尖、花粒,严重影响产量。那么如何判断制种玉米有没有授粉成功呢?

  一、授粉过程

  雄穗散粉过程受品种的遗传背景和大田环境共同作用。每个雄穗能提供2-5百万粒花粉,而穗粒数一般在400-700粒之间,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花粉不足,不能授粉的问题。

  此外,玉米在上午9:00-11:00进入散粉高峰。如果温度、湿度合适,也会在傍晚前大量散粉。通常,玉米散粉时会避开正午或每天温度最高的阶段。当花粉粒成熟后,花药逐渐脱水,在每天上午,随着温度的升高和阳光照射,花药开始大量开裂,花粉散出。花粉粒从散出到失活时间短暂,一个雄穗能持续散粉5天左右,从最早开始散粉到完全结束持续2周。

  每个雌穗的子房顶端外壁凸起形成花丝,花丝在穗尖部伸出苞叶,接受花粉,协助完成精子的运输和受精过程。通常,果穗中下部花丝先吐出,果穗上部最后吐丝,前后相差4-8天。花丝吐出后,花丝的敏感度逐渐降低,随着时间推移,花丝接受花粉的能力不断减弱。此外,吐丝后,若未能接受花粉,花丝将不断伸长,持续10天左右。

  二、如何判断是否完成授粉

  正常条件下,雄穗先抽雄、散粉,雌穗在几天后,快速完成吐丝和接受花粉。授粉过后2-3天,花丝即与子房外壁分离。因此,当掰开苞叶晃动果穗时,如花丝能大量掉落,说明授粉完成;如花丝仍紧附果穗,说明还未授粉或未能成功授粉。

  三、花丝和果穗的变化

  进入开花吐丝期,大量养分供给花丝,确保能成功接受花粉。此时,每天可通过观察花丝和穗轴的延伸长度,花丝在衰亡前,如果没有接受到花粉,会持续伸长生长,最长可伸出苞叶20厘米。授粉后期,花丝生长速度减慢,大量养分转向供给穗轴,用于支持受精后的胚发育和籽粒灌浆。

  在玉米灌浆期,如何增加千粒重?

  玉米灌浆期是玉米籽粒形成最关键的时期,是决定粒数的关键时期,也是玉米生殖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玉米产量的高低。有些农户会遇到结穗不结粒的现象,或者秃尖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玉米生长不良而导致的。在玉米这一个生长阶段,如何避免以上不利现象出现,增加玉米千粒重呢?

  一、保障玉米灌浆期间肥力供应不脱肥

  在玉米灌浆期,适度追施氮肥和微量元素。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降低。为了保障灌浆和籽粒饱满,所以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生育期用肥情况,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公斤。在灌浆期间的玉米生长发育,不仅仅需要氮肥、磷肥、钾肥的供应,还需要微量元素肥增效。例如,需要补充硼元素,以促进光合作用产物向种子运输,增加千粒重。

  二、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灌浆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弯孢霉叶斑病用唏唑醇或戊唑醇喷雾防治;褐斑病、锈病可用唑醚·氟环唑喷雾防治;三代玉米螟用氯虫苯甲酰胺加阿维菌素防治;蚜虫每亩用高效氯氟氰菊酯和噻虫嗪防治;粘虫用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防治。

  总体来看,在玉米灌浆期,可以用3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20毫升+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毫升+99%磷酸二氢钾150克+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10毫升,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预防玉米螟、锈病、大小斑病、黑穗病等多种病虫害,还能预防植株早衰,补充叶面营养,促进籽粒灌浆。使籽粒更加饱满,千粒重增加。

  三、适时收获,可以适当晚收

  只有适时收获,才能丰产丰收。适时收获,一般是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一般品种要到10月1日左右,即成熟后45-50天才能达到标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玉米收获过早,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因此在生产上若不影响种麦,应尽量晚收,延长灌浆时间,收获时间每推迟一天,千粒重平均每天提高2~3克,籽粒产量平均每天增加5~6公斤/亩。因此,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应尽量推迟玉米收获期。该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成本投入,且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效果显著。

[ 保府都市网编辑:msy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