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群众、相关经营主体:
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守护好老年人的“钱袋子”,高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秉持人民至上、监管为民、服务群众的执法理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现向广大群众及经营主体作出如下提醒告诫:
一、认清虚假宣传套路,理性消费
1.警惕“药到病除”:保健食品并非药品,不得声称具有治疗功效。部分非法保健食品宣传常夸大功效,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绝对化用语,或作出“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不实承诺,以此欺骗、诱导消费者,需高度警惕。
2.防范“温情营销”:对上门推销、电话关怀、赠送礼品等“情感攻势”保持清醒,避免因情感依赖盲目购买来源不明、价格高昂的药品和保健品。不参与来源不明的“健康旅游”等活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或被诱导消费。
3.小心“免费陷阱”:一些不法商家以“送鸡蛋”“赠药”“免费试用”“发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与促销活动。现场往往通过营造热烈气氛、夸大产品功效、雇人“现身说法”或制造抢购假象等手段,对老年人进行“洗脑”,诱导其购买产品,需多加留意。
4.谨防“话术诱导”:部分不法商家用“小额红包”吸引老年人进入私域直播间,在封闭场景中,通过“亲情牌”“专家人设”“限时优惠”等手段制造焦虑,甚至谎称产品可“根治慢性病”“替代药物”“延年益寿”等,务必提高警惕。
5.提防“专家义诊”: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专家”“教授”开展免费体检或义诊,利用老年人对“免费”的关注吸引其参与。体检后,这些“专家”“教授”常谎称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诱骗其购买无用且真假难辨的保健食品,需谨慎对待。
6.当心“权威证明”:部分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功效背书,或含无法证实的“科学发现”“实验数据”等内容,以增强说服力,对此要保持警觉。
二、科学选购,正确维权
1.查资质,辨真伪:药品认准“国药准字”,医疗器械看清“注册号”或“备案号”,二者均可通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查询;保健食品认准“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查询,坚决拒绝购买无批准文号的产品。
2.明用途,不混淆:药品用于预防、治疗疾病,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保健品仅能调节机体功能,不能替代药品,也不得宣称疗效,需明确二者区别。
3.选渠道,保安全:通过正规医院、药店或官方认证电商平台购买相关产品,拒绝从流动摊贩、会销场所及不明来源的网购链接处购买,确保消费安全。
4.留证据,助维权:购买时主动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收据、产品包装、说明书及宣传资料等,这些都可作为维权的重要凭证。
三、规范经营,强化监管相关经营者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做到诚信经营、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高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加大对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及投诉举报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违法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从严处理;对情节恶劣、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违法案件,将予以公开曝光;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欢迎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各界对经营者的宣传行为进行监督,如发现违法线索,可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6633315。
高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