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这里就是我的战场”
来源:河北日报2020-02-01 09:00:58

 1月30日上午9时,下夜班。

 这是我到武汉市第七医院后的第一个夜班。

 虽然很累,但我并不陌生。2003年那场抗击非典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和17年前一样,我再次穿上厚重的装备,动作依旧不能慢。我知道,这是在与病魔斗争,和死神赛跑。

 29日17时30分进入病区那一刻,这里便成了我新的战场。

 我所在的病区有48个患者。其中4位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正常值。

 干了19年呼吸内科的我,深感责任重大。

 和我同值夜班的年轻大夫,是武汉当地人。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我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只能看到他深陷的眼窝,应该超负荷工作了很长时间。

 这一晚,我的工作之一是给4名较重患者上无创呼吸机。这方面,我有专业经验。

 隔离衣、防护服、手套、鞋套、护目镜,这套装备实在不方便。没过多长时间,我的衣服就湿透了。

 前半夜,有患者心率不稳定!又有患者血氧饱和度骤降!我们一直在病区奔跑。

 有位52岁的患者,呼吸很吃力,脸上挂着的氧气罩成了他的“护身符”。

 担心氧气罩脱落,我时常会过去俯身检查。他总会挤出笑脸,指着我防护服上“河北”二字,吃力地跟我说:“河北大夫,谢谢你!”

 那一刻,我的眼里泛起泪光,仿佛回到2003年5月,回到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的病房里。眼前的患者,也成了抗击非典时那位哮喘危重的张大娘。

 也是一整宿的救治,才稳定了病情;也是一句谢谢,让我热泪盈眶。

 张大娘有哮喘的病根,但治愈后,身子骨一直很硬朗。至今,我们还保持着电话联系。

 我在心底也默默地为病区里的所有患者祈福,相信他们也一定能像张大娘一样,尽快痊愈。

 病区内的时光,既漫长又短暂。

 到了晚上11时,防护服已经穿了超过五个半小时,武汉的同事再次劝我出去休息。

 当时还有两位患者的病情没彻底稳定,“不要客气,我们并肩战斗!”我说。

 “谢谢!”武汉同事沙哑的嗓音,让人心疼,又感动。

 “注意戴好口罩,等着你归来!”

 ……

 回到宿舍,打开手机,看到了家人的牵挂,既暖心又内疚。

 2003年我参加抗击非典的战斗,原本5月在丈夫老家举办的婚礼被迫取消;今年春节说好要陪儿子,又因为我赴鄂抗疫,再次失约。

 1月26日我告诉儿子要参加援鄂抗疫任务时,他第一句话说“你不要命啦”,他是担心我啊,紧接着又嘱咐我要注意安全。而爱人刘爱国还是当年的那句话:“去吧,这个时候国家需要你。我理解你,也支持你!”

 在这里,我也想告诉他们:“请你们放心,我会保重自己,更会不辱使命,尽全力去救治每一名患者!”

 哪里有病人,哪里就是我的战场。因为责任和荣光,我义无反顾!

 讲述/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宋宁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