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河北省第一届“小小科学家”展示交流活动(石家庄站),在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圆满落幕,石家庄首批35所“河北省中小学科学素养提升行动”实验校的近700名师生代表及家长参加了本次活动。
“小小科学家”展示交流活动由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共同主办,分别于12月8日、15日在保定和石家庄两地举行,共有49所实验校、1200余名学生代表参加,12个科技展区共百余个学生作品展出。活动中共分为“科学知识测评+科学实验操作”“学校STEAM创意作品展示”“前沿科技体验”三部分,集实践性、趣味性、科普性、互动性、参与性为一体。
图为学生正在进行科学知识测评与科学实验操作。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桑珊摄
据了解,为了拉近与前沿科技的距离,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高端科技产品,体会科技对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活动现场还特邀无人机、VR、机器人、编程等相关单位参展并设置学生体验专区,打造智能科技的未来空间,通过国内外优质科技设备的浸入体验、趣味互动,带领青少年走入科技未来的创新世界。
石家庄市金马小学赫立静老师介绍,“小小科学家”社团自从在学校开展以来,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每次一到实验课,孩子们早早地就到实验室等候,实验结束了孩子们都不愿意离开。”石家庄市裕华区方村小学学生张泓烁家长翟女士陪同孩子参加活动,她告诉记者,孩子在学校参加了一个学期的科学社团活动,变化很大,不仅对科学实验操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体的学习习惯、逻辑思维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发现问题、遇到困难之后,懂得先自己找原因、查资料、尝试改进,还能够自己总结反思。作为家长,看到孩子有这样的改变和进步,非常欣慰和激动。
图为学校STEAM创意作品展示。 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桑珊摄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校、学生参与到创新、创造中,本次展示交流活动特设“学校STEAM创意作品展示”环节。20余所实验校带来了学生的创意作品,并通过学生的现场解说,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提升了学生探索、思考的积极性。现场通过各学校创意成果展览,为学校、学生提供了展示特色成果及创意的载体和平台,增强了各个实验学校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
据悉,自5月份至今,该“行动”成功举办1场 “中小学科学素养提升”主题研讨会, 立项292个河北省创新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开展4次课题研究专项培训、4期科学实验教学专题培训;并协助49所实验校建立科学社团,参与学生2000余人,每周固定开展1-2课时实验社团活动;积极探索建设校外科学辅导员队伍,截至目前已为7所学校配备11名科学教育实践活动辅导员,提供了66个课时的科学社团活动服务。与此同时,走进20所实验校开展科普公益大讲堂,并针对首批4所精准帮扶学校,发起“手拉手结对子”帮扶活动,在捐助实验器材、科普读物的同时,帮助学校组建科学社团,并联动爱心学校及河北师范大学学生走进帮扶学校,累计开展公益活动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