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石家庄市新闻办召开了石家庄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情况发布会,图为发布会现场。
28日上午,石家庄市新闻办召开了石家庄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情况发布会。从发布会上获悉,石家庄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自2018年以来,先后多次开展大规模的清理整治行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逐步走向规范。目前,全市3862个村庄全部建立了日常保洁制度,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基本建立了“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了十条措施促使石家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走向规范。
各级高度重视,大事大抓强力推进
基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石家庄市住建局将治理工作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头等大事,通过三条措施明确对垃圾治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是加强统筹,成立了以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整治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协同、整体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章立制,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长效机制的意见》《石家庄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评办法(试行)》和《石家庄市2019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6月份市住建局牵头起草了石家庄市农村垃圾治理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监管职责、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强化监督考评,促使市、县、乡、村四级齐抓共治。三是浓厚氛围,通过召开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让科学合理的垃圾处理方式和理念走进千家万户,形成人人参与、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
注意检查督导,严抓严管规范运行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难根治、易反复的难题,市住建局通过三个措施开展治理工作。一是摸清底数建台账指导各县对重点区域,以全覆盖、不留盲区为标准,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彻底排查摸底,建立工作台账。并将清理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限期清理到位。二是集中力量抓整治,各县根据清理任务,制定具体方案,开展集中清理行动。三是加强督导促落实,每月召开治理情况汇报会,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且到现场实地进行督导巡查。
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确保长效
为了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实现“五有”目标,有效解决农村垃圾治理难题,市住建局提出四条措施保障垃圾治理工作的实施。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将生活垃圾处理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今年市财政拿出800万元,用于2018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奖补。二是加大设施投入。共建成乡镇转运站72座,配备大中型垃圾密闭收集车692辆,转运车213辆,为做好全市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打好了基础。三是加大人员投入,充实了工作人员队伍,实现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管。按照“每百户配备一名保洁员”的标准,配齐配强保洁员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分类。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在部分乡镇进行垃圾分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