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创双服”活动开展以来,河北邢台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紧扣“创新、强企、解难、惠民”主题,精准发力、强势推进,不断将活动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倾力打造服务发展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激发新动力。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做到了有方案、有台账、有标准、有督导。”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超英说,开发区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为了精准帮扶,围绕解决企业最担忧、最烦心的问题,他们推出了符合当地实际、具有特色的系列措施。
平台聚力,创新创业生态更优
今年7月,由开发区与北京科袖集团合作创建的邢台科技条件平台上线运行。“这个平台解决了过去只有线下服务的缺憾,现在平台拥有一万多名签约专家,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验设备、科技攻关等诸多实际问题。”该平台负责人关跃刚说。
同时,开发区还建立了创新创业服务综合体,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组织部分企业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进行培训。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了360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60%,高新技术企业25家,占规上企业的30%。此外,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设立的企业日常管理服务平台,受到企业员工的点赞。该平台受理、解决企业在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方面问题,让企业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发展。
开发区“双创办”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任渤说:“目前已对全区86家规上企业信息全部建档,晶龙、晶澳等企业申请异地员工子女上学等10多个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帮出合力,经济发展活力更强
在开发区,每位区领导都有包联企业,每月一汇总、一更新,他们带着方案进企业解疑难,在现场“面对面”为企业解决融资、手续办理、厂内外环境硬化美化、线路迁建等各类问题。
在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经理乔安营说:“在这里,不仅帮我们解决员工保障房建设等问题,省、市、区领导还积极为我们的产品拓展市场出谋划策,提供‘保姆式’服务,这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企业在升级改造过程中遇到发展瓶颈,要不是各级部门的精准帮扶、倾力帮助,我们还真不知怎么度过难关。”河北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建鑫说道。
此外,区财政还每年安排3-5亿元建立产业引导基金,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全面实行精准服务高质量项目落地时间表制度,对签订入区协议的实体类项目,明确要求镇(办事处)和规划等责任部门自签约55天内办理完成前期手续、收地拆迁和介质配套等相关工作。
提升魅力,群众生活环境更好
“开发区位于城乡结合部,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乡村,如何让群众生活环境更好,肩头的担子很重。”邢台经济开发区副主任刘丽香说,他们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年底前,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六个“全覆盖”。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区财政投入2200万用于保障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储运等工作,目前,该区生活垃圾处理实现市场化运作,建成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置模式,全区村居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农村厕所改造全覆盖。该区统筹考虑“街道洁净化、厕所环保化、污水循环化”一体机制,开展农村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无害化治理、资源化利用。今年,该区将全部完成除城区列入棚改计划外剩余的49个村、21989座厕所改造任务。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年底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管控水平明显提升,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厕所污水得到全面治理,河道、坑塘治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实现河道“一年还清”。
村容村貌整治全覆盖。今年投资1.6亿元完成所有村街道硬化、夜间亮化和村庄美化改造提升任务,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善。
农村冬季清洁取暖全覆盖。针对农村冬季清洁取暖,该区今年改造任务5752户,这项工作已全部完成。
打造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实现农民创业增收全覆盖。该区在留存、沙河城两镇打造十里清风田园综合体,依靠“特色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双核驱动,呈现“城郊森林公园、城市绿肺氧吧、田园梦想实现地、旅游富民聚宝盆”的发展愿景。该项目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已引进两家公司投资建设。
居住环境改善,群众生活更舒适,大家的幸福感油然而生。“环境比过去好太多了!”火炬办居民郭健指着整洁宽敞的道路笑着说:“生活在这样的小区,舒心!”
“群众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开发区副主任刘丽香说,目前,全区上下正凝心聚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升级版,一幅美丽新画卷已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