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发现一早白垩世原始鸟类
来源:北京青年报-北青网2018-09-26 10:25:27

中科院古脊椎所王敏、周忠和、托马斯昨天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一早白垩世原始鸟类:迷惑巾帼鸟(Jinguofortis perplexus)。这一发现为讨论鸟类的早期演化、生态分异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表明发育的可塑性在鸟类演化早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巾帼鸟发现于河北省早白垩世的大北沟组,生活在距今约1.27亿年前。研究团队对巾帼鸟进行了比较形态学、骨组织学、飞行能力以及系统发育的研究,认为巾帼鸟属于目前已知仅次于孔子鸟目的最原始的尾综骨类鸟类。

尾综骨类是指末端的数枚尾椎愈合成一块复合骨(称之为尾综骨)的鸟类,涵盖了除始祖鸟、热河鸟类之外的所有鸟类。原始的尾综骨类属种非常稀少,仅有孔子鸟类和会鸟类。在长尾的最原始鸟类(始祖鸟、热河鸟类)和更进步的反鸟类和今鸟型类之间存在“演化空白”,极大限制了我们对尾综骨类演化初期的认识。巾帼鸟恰好补充了这一空白,它呈现出高度镶嵌演化的特征组合:齿列、部分头骨和肩带形态与非鸟类兽脚类恐龙相似,但同时具有退化的手指、加长的前肢、愈合的尾综骨等典型的鸟类特征,这也正是其种名的来源。

其属名取自“巾帼”的汉语拼音,意在献给所有工作在一线的女性科研人员。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