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雨过后,新建房屋后面的山坡出现滑坡,汹涌而下的土石推倒了院墙,吞没了院子。房主在庆幸自己能逃生的同时,还有些不解:“咋也没想到这山坡会把院子吞掉!”
这是今年汛期发生在我省(河北省)太行山区的一次地质灾害。这位靠山建房的村民可能还不清楚,他身边的山坡上,那些松散的岩土体在水分饱和后,极容易从坡面脱离。
近年来,我省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防治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有关部门采用多种方式对地质灾害进行了宣传。但现实中,一般民众对身边的灾害还缺少认知。
专家介绍,无论崩塌、滑坡、泥石流,还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从本质上说,都是地球表层的一种正常运动。但这种运动,给人类带来的却多是灾难。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对地质灾害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有一定的认识,增加对生存环境的科学认知。无论是在灾害多发区居住还是到那里出行,都需要有防范灾害发生的意识。尤其是进入灾害多发季节之后,更应该在头脑中绷紧一根防范灾害的弦。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不确定性,但也有规律性。专家提醒,如果你生活在山区,居住场所的选址尤其要注意避开河道,避开落石点。靠山坡建房,一定要做好护坡。如果你到野外出行,也要关注天气变化和灾害预警信息。
从政府部门来讲,灾害防范这根弦更松不得。在当前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中,已经有了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但地质灾害的具体防治,涉及交通、旅游、建设、教育、安监、水利、电力以及地方政府乃至村委会等多方面,需要有高效的运行机制去调度和安排。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4000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65个县(市、区)、4000多个村庄。每一个点,都大意不得。
有专家建议,应该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乡村振兴计划中,借助国家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各地对于地质灾害的重视,提高广大群众对于地质灾害的认知,落实涉及地质灾害防治的规划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发生,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