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统筹“三生融合” 精塑绿色生态空间
来源:宿迁市人民政府2022-11-16 11:30:59

  碧水古亭映成趣,绿树鸟鸣生欢喜,游客村民乐融融。走进如今的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社区,满目清新、生态宜居,好似诗文里的“世外桃源”。“既实施农房改善,又深化公共空间治理,还打造美丽乡村。”说起持续改善的生产、生活、生态质量,居民张春林直点头。

  这充分展现了宿迁高品质打造绿色生态空间的追求和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宿迁不断抬升生态文明建设高度,突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科学编制“江苏生态大公园”总体规划,并将之贯穿落实到“三生”布局、城市建设、乡村发展等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控制作用,切实将良好的生态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记者了解到,围绕优化“三生”布局,宿迁从区域横向维度、发展纵向维度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维度,精准把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布局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宿迁敏锐把握发展方向,主动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型。过去十年全市主要领域发展速度普遍从增长10%以上转变为10%以下,增速呈现“换档”趋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4.9:47.1:38.0,调整至2021年的9.5:43.4:47.1。

  过去几年,宿迁还积极推进企业节能化改造、清洁化生产、循环化利用,以能源消费的负增长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发展,非电行业煤炭消耗量逐年压减,连续多年高质量完成省定减煤目标任务。2021年,全市电力行业用煤占比达91.25%,用煤结构全省最优。

  在此基础上,宿迁强化“三线”控制,着眼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先后编制骆马湖和洪泽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多项生态规划,确保发展更加绿色、更可持续。

  围绕优化城市建设,宿迁牢固树立精明增长理念,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土地开发强度,推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确保开发建设更加高效、集约,坚持“积极有为”与“主动无为”相结合,合理划定功能留白地块,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禀赋,聚力建设水美城市、宜居城市、中国酒都、旅游名城、电商名城。

  以“五个城市”建设为统揽,中心城市今年规划实施230项重点工程,其中实施类项目215项,并创新开展“乐享园林”品牌创建,统筹推进公园绿地建设、道路景观提升、绿地开放共享,加快打造“城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无界公园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还充分发掘“两湖两河”水资源优势,对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湖泊、河流水系、生态绿地进行有机连接,精心打造“一带两湖、五片八水多点”全域生态空间格局,形成了“以水串城、清水绕城,水绿交融、人水相依”的滨水特色,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围绕优化乡村发展,宿迁在探索出一条独居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正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实践,运用系统化思维加强政策集成,加快推动乡村“三生”空间统筹治理,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治理,全力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

  “原先的‘散、乱、小’塘口,如今建成国际大圆塘,美了乡村不说,还发展起美丽经济,让日子越过越甜!”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中,泗洪县临淮镇立足大湖资源禀赋,统筹实施环境提升、管理提效、生态提质行动,建成独具特色的风情小镇,年可接待游客6万人次,直接创收1100余万元,这让当地经营特色民宿的马明强欣喜不已。

  与打造空间治理“+产业提质”“+配套提档”“+环境提优”“+治理提效”的宿迁特色乡村公共空间治理“2.0版”同步,宿迁还以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发掘黄河故道独特的生态优势,探索以园区为载体的城乡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布局“一廊两城九园九镇”的产业空间格局;探索以重点镇为载体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形成产业融合、优势互补、链条延伸、错位发展的新型产镇协同发展模式。

  未来3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会贯穿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并引领我们建设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的美丽宿迁。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美丽江苏乃至美丽中国建设探索宿迁方案、贡献宿迁力量。

[ 保府都市网编辑: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