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清镇市站街镇以“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为契机,统一安排、精心部署,组织包村单位、村(居)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走进贫困户家中开展“感恩教育·话身边变化”,听群众讲故事,帮群众算收入,给群众讲政策。
镇领导看望陈德凤老人
政策兜底有保障,独居老人心里暖
“芳芳、丹青,你们又来看我啦,我虽然年纪大了,还是能照顾自己的,你们每天要去处理落坑的事已经够辛苦了,不用老是牵挂我这个老太婆。”林歹村的贫困户陈德凤一边从家里拿着凳子一边招呼着来看望她的村干部。
当聊到生活有什么变化时,老人这样说“以前想要去镇上呀只有走那些小路,那时候要是想赶场卖只鸡要天不见亮就出门,现在‘组组通’也修好了,搭他们车头十分钟就能到镇上,还有我这个房子也都是政府帮我修的。”陈德凤说,我现在一个月能领取500多元的低保、170多元的养老保险金、60元的高龄补助,算下来一个月还能领到国家700多元的工资呢。”陈德凤老人对自己享受的政策向村干部娓娓道来。
驻村工作队为陈德凤老人打扫房屋
陈德凤老人已经89岁高龄了,由于儿子入狱,女儿远嫁,外加长年在外务工孙子多年未回家,其长年独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在林歹村上报其情况以后,站街镇及时让陈德凤老人享受了低保,保障其基本生活支出,2012年,站街镇还对其房屋进行了危房改造,极大地改造了居住环境;平时镇领导、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也会时不时的到她家中走访慰问,了解老人身体状况和生活现状,并帮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生活所需物品,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村医每月也会按时上门为老人体检。
谢兴照与居委会干部走访搬迁群众
就业扶贫政策好,励志干部更自强
走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枫渔小区,居委会干部谢兴照正在和其他的驻村干部一起逐户走访,在向搬迁点内的搬迁群众宣讲各项扶贫政策时,他还现身说法,让搬迁群众明白惠从何来、惠在何处。
“我也和大家一样是贫困户,要不是有党和国家的精准扶贫的政策,不仅帮我家报销了绝大部分医疗费用,还让我们享受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住上现在宽敞明亮的好房子。”谢兴照说,“享受了那么多精准扶贫的政策,我一直在想,要以怎样的方式来进行感恩,所以搬过来之后,我积极协助居委会开展各项工作,后来有幸也成为了其中一员。这一来,我不仅能照顾好家人,更让我能够更好地服务大家,帮大家解决困难,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和国家给我现在的一切。”
谢兴照与驻村干部共同走访搬迁群众
谢兴照原是流长乡羊坝村村民,是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早搬来站街镇枫渔小区的贫困户,由于父母及年事已高的奶奶常年患病,每年动辄数万的医药费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那个屋外大雨家里小雨的破旧老房更是谈不上修缮。作为家中唯一的壮劳力,在外打工不能照顾家中长辈,在家照顾长辈,经济收入又不能维持正常开支,虽然也享受了低保,但谢兴照每每想起之前的林林总总无不是一个头两大大。在享受精准扶政策后,能报销90%的医疗费,又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出了大山,住进了小洋楼,还当上了居委会干部,日子才总算有了起色,在工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照顾家中患病的老人尽孝了。
“这小伙子干事积极认真、踏实肯干、任劳任怨、有想法、能干事,现在可是我们居委会的得力干将呢!”枫渔居支书余萍竖起大拇指说道。
陈大才给樱桃树剪枝、除草。
产业扶贫力度大,村村户户日子旺
毛家寨村的1300亩玛瑙红樱桃基地里,我们见到了正在工作的陈大才,他正用仅有的一只手熟练的给樱桃树剪枝、除草。
“我一个残疾人,地也种不了,出去打工人家也不要我,那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包袱。后来,国家开展精准扶贫,我们这种家庭得到了国家的特殊关照,房子给我们翻修了,医疗费给我们报销了,日子好过了不少。”陈大才说,后来村里面搞这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家那些闲置的土地都流转出去了,现在,每年光土地流转费都有一万多,再加上村里面和合作社联系,又给我们解决了工作,让我们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每年还能从合作社拿到土地入股的分红,这样的日子在以前我做梦都没敢这么想过哦。
“你们看这个樱桃基地里干活路的这么多人,都是我们毛家寨的,他们几个跟我一样是贫困户。”陈大才用修枝剪指向不远处在翻地的几个人说,这日子呀是越来越好咯,边说边哈哈大笑了起来。
“党的政策实在好、关爱贫困漏不了……”一句句感恩话语之语、一段段脱贫故事,历经5年的脱贫攻坚战役,站街镇贫困户的心中一颗颗名叫感恩的种子早已长成参天大树。(肖荻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