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产业链重构的浪潮席卷而来,保定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产业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谱写璀璨篇章。
2024年,保定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保定市电力装备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39.7亿元,占全市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的15.2%。汽车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88亿元,同比增长8.4%,产业集群发展贡献突出、成效显著。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两个产业集群上榜2024年中国民营经济百强产业集群榜单。白沟市场和安国中药材交易市场上榜“中国商品市场综合百强”,高阳纺织(毛巾)产业集群跻身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列。这份成绩单不仅彰显保定产业转型的显著成效,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蓬勃生机。
放眼全球,产业集群化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美国硅谷的科技创新集群到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带来的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创新效应,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版图。保定敏锐把握这一趋势,将产业集群化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中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领域,保定依托长城汽车等龙头企业,构建起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长城汽车五大品牌汽车销量达123.33万辆,智能网联汽车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保定坚持创新驱动,建设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中心,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领域,保定充分发挥“中国电谷”品牌优势,打造世界级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汇聚企业6000多家,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产值由2022年109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558亿元。保定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研究院,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在风光氢产业领域,英利能源承建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示范项目,建成首条国家级物理法光伏组件回收产线。国能联合动力的低转速超大功率风电机组、巨型风电叶片研发生产能力行业领先。未势能源是同时布局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车载储氢系统双平台的企业,氢能重卡汽车实现全商业化示范应用。该集群建成光伏材料与电池、新能源电力系统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院士工作站、25个省级创新平台,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展望未来,保定在航空航天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同样具备集群化发展的巨大潜力。随着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深入实施,保定有望在航空航天装备领域形成新的增长极;依托雄安新区建设,保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将迎来更大发展空间;凭借扎实的产业基础,保定在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有望打造新的竞争优势。
保定产业集群化转型的生动实践,展现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蓬勃活力。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传统与现代交织,创新与传承共融,正书写着新时代产业发展的壮丽诗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保定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举措,在产业集群化转型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