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聚合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核心产品是尼龙6切片,属于石油化工产业链中的一员,财务数据显示,该公司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的业绩成长性可圈可点,收入、净利双双大幅增长。但是相比表面亮眼的业绩数据,该公司多项细节财务数据却经不起推敲,存在很多疑点。
根据招股书披露,聚合顺主要竞争对手中仅包括美达股份一家上市公司,2018年美达股份的切片销量为11.85万吨;另据美达股份发布的2018年年报,切片收入金额为18.92亿元,这对应着美达股份的切片销售单价约为每吨1.6万元。与此同时,聚合顺2018年度销售切片共12.98万吨,借此实现销售收入20.14亿元,对应着聚合顺的切片销售单价约为每吨1.55万元,相比美达股份的切片还略便宜一些。
但是在此基础上,聚合顺2018年度切片业务毛利率高达10.11%,而同年产品销售价格还略高的美达股份切片业务毛利率则仅为8.47%。产品销售价格略低,却能够获得更高的毛利润,这样的数据表现是违背了正常的经营逻辑的。
聚合顺的尼龙切片产品,通过对核心原材料己内酰胺的加工形成,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报告期内各年度尼龙切片产量数据和己内酰胺采购数据,可以发现在2016年到2018年期间公司的尼龙切片产量始终大于己内酰胺采购数量,唯独在2019上半年尼龙切片产量大幅小于己内酰胺采购数量。
不仅如此,在尼龙切片产量大于己内酰胺采购数量的2016年到2018年,聚合顺的原材料存货余额并未见明显减少,相反在2017年原材料存货余额还是下降的。但是在2019上半年尼龙切片产量大幅小于己内酰胺采购数量背景下,原材料存货余额同比净增加金额也不过2600万元左右,相比2018年2200万元左右的原材料库存增量,并不突出。
另据招股书披露的主要原材料采购金额,以及计入到营业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可以发现在各个年度聚合顺的原材料采购金额,都远远超过了同期结转的直接材料成本,报告期累计差异金额高达21.11亿元。那么,这笔并未计入到主营业务成本中,也未体现在存货中的巨额原材料采购,流向了哪里?公司并未对此接受记者的采访问询。
此外,根据招股书披露,聚合顺现有的切片产能,主要是在2015年到2019年陆续建成的6条生产线形成的生产能力,其中2017年12月投产的4号生产线,与2019年3月投产的6、7号生产线对应的产能差异并不大,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1.2倍以内。
但与此同时,根据招股书第245页披露的这6条生产线建设成本数据,6、7号生产线账面原值高达6300万元左右,几乎相当于4号生产线3724.36万元的1.9倍。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4号生产线投入产出效率,远远高于后期投产的6、7号生产线,值得投资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