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轮中美高层经贸磋商于周三(31日)在上海结束。两天来,双方根据两国元首在大阪的重要共识要求,就经贸领域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坦诚,高效,建设性的深入交流。双方还讨论了中国将根据国内需求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美国将为采购创造有利条件。双方同意于9月在美国举行下一轮高层经贸磋商。
这项成就很难实现。自2018年2月以来,中国和美国已经谈了12轮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经历了曲折。特别是自5月10日以来,美方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关税税率提高了2000亿美元。这违反了两国元首通过协商解决摩擦的共识。结果,协商过程受到严重挫折,也影响了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预测今年和明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3.2%和3.5%,比4月份的预测低0.1个百分点。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在贸易战中没有赢家,合作是中美之间唯一正确的选择。 6月底,当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会晤时,他们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推动问题的解决重新走上正轨。在这种背景下,第十二轮中美高层经贸磋商具有继承过去和未来的意义:这是中美经贸团队之后的第一次面对面对话。磋商暂停两个月以上,还有国际社会通过中美磋商解决分歧。期待。
从这轮磋商的结果来看,双方不回避敏感问题和棘手问题,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诸如核心问题等大量问题交换意见,并体现出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和矛盾。
与此同时,双方还讨论了农产品采购问题。中方将根据国内需求增加美国农产品采购,美方也将为采购创造有利条件。这表明双方都有意愿在大阪实现两国元首的共识,表现出相互合作的态度。
在这轮磋商中,双方还同意于9月在美国举行下一轮高层经贸磋商。据了解,在此之前,双方经贸团队的工作水平将在8月份进行深入谈判。这表明双方都有保持对话势头的意愿,努力解决问题。
回顾一年多来的中美经贸磋商,从阿根廷到大阪,两国元首在关键时刻举行了两次会晤,以迅速制止中美经贸摩擦升级;从北京到华盛顿到上海,双方的经贸团队的磋商,激烈的竞争和艰难的谈判,在世界经贸谈判史上是罕见的。因此,中国和美国经过一波三折回到谈判桌上真的不容易。有必要继续采取实际行动。
人们注意到,上海的这一轮磋商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 47年前,中国和美国在这里签署了《上海公报》,为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大门。上海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超过4800家美国公司深入参与,因此利润巨大。现在,上海仍然是中美经贸磋商回归的见证。从上海出发,保持对话势头的关键是落实大阪共识,坚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关心对方的合理关切。这是双方抓住机遇的正确态度。如果我们对旧的压力施加最终压力,它只会使协商再次开始,这不利于解决问题。
作为世界上负责任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始终期待着中美经贸磋商的方向。经济和贸易领域双方的分歧和摩擦最终需要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当然,合作有原则,咨询有底线。中国永远不会放弃重大的原则问题。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外界已经看到中国能够抵御贸易战并能够负担得起。无论形势如何发展变化,中国都坚持自己的事务,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样一个中国将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是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也是国际秩序的捍卫者。 (国际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