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发布多个政策信号
来源:经济参考报2019-07-31 13:33:00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下半年开展经济工作。《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会议发布了重要信号,如提升危机意识,保持实力,深化改革。在下半年,有必要保持战略实力,防止政策过度滑坡。加强反周期调整,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综合政策也是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政治局会议将深入挖掘国内需求,稳定下半年经济工作前沿的制造业投资,凸显了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会议重申“房屋不投机”,并建议不要在短期内利用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突出政策的连贯性和决心性。

积极的财政和稳健的货币基本面保持不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伟表示,中央政治局会议非常重要和及时,为下半年提供了重要方向和具体措施。年和未来的经济工作。会议发布了三个主要信号。第一是加强紧迫感,第二是保持实力,第三是深化改革。上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特别是通过改革有序推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会议提出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审慎的货币政策。应加强财政政策,提高效率,继续实施减税减税政策。货币政策应适度和适度,流动性应合理和充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经济研究所副院长杨志勇告诉记者,积极的财政政策没有改变。上半年,整体经济运行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下行压力和不确定因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此同时,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提高效率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他说,减税和减税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实施减税减税政策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关于“实施细节”的理解,杨志勇认为应该真正减少市场参与者的税负。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珍表示,货币政策应坚持稳定的基调,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频率和力度。调整和微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两轨一轨”,进一步完善市场利率的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逐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好地稳定金融,稳定就业,稳定期望,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扩大内部需求,以便更加谨慎地部署

从政治局会议下半年经济任务的部署来看,国内需求的深化和制造业投资的稳定排名第一。专家认为,这凸显了下半年扩大内需的重要性。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志元针对内需深化的潜力,表示,此次会议在扩大内需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思路:一是把消费放在突出位置,强调运用改革方法扩大消费,同时有效启动农村消费。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陈立峰也表示,扩大消费需求的下一步是两个方面:一是统筹城乡,促进协同效应。一、二线城市更重要的是优化消费存量,提高消费质量,扩大服务消费,增加“选择性支出”。农村是中国未来消费增长的蓝海,农村消费需求应得到充分释放。二是深化改革,促进消费。

为了稳定投资,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王燕武表示,与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这次政治局会议的部署更为具体,并提出了改革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议。禁止旧城区和城市停车场。当前城市建设的难点、难点和潜力,如在外地建设冷链物流设施,并重新重视信息网络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范若西也表示,在日益严峻的外部形势下,“六稳”政策之一就是“稳定投资”,重点是稳定制造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她认为,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有必要把重点放在关键领域,作出精确的努力。一方面,关注短板项目有利于优化供应结构,形成积极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推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动能转化,有助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重申“房子不住”并不反映政策的一致性

金融风险和房地产风险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两个领域,这次政治局会议也得到了更新。

政治局会议指出,坚持将房屋用于住房,不是为了投机,实行房地产长期管理机制,而不是用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这是中国官方的官方建议,不会在短期内将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中国房地产协会法律事务委员会秘书长康俊良表示,4月政治局会议后,他重申“房屋不投机”,体现了系统性和连贯性的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也指出,重申“家庭与非投机”的定位,表明中央政府推动转型升级的决心。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明显响应了近期社会和市场放松的房地产调控措施。是否猜测和不恰当的期望。

政治局会议还提议推动金融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和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掌握风险处置的步伐和强度,明确金融机构的责任,地方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

董希伟说,金融市场脆弱,敏感,外在。这些变化已经充分反映在今年经济和金融指标以及风险处置的变化中。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防止在经济和金融市场平稳运行中消除风险,而不是引发风险。在未来,金融监管必须坚持决心和决心,还要抓住实力和步伐,坚决防范处置风险。 (记者张默,孙卫华,潘娟娟,梁倩)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