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沙健身陷阱店旋流预付消费需要引入第三方基金监管
来源:人民网-财经频道2019-07-30 15:19:00

中国最早的健身连锁品牌—— Hosa Fitness Closed Store遍布全国各地。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义晖北丽怡公园5号楼的浩沙健身阳光商店。它已经是男人了,健身中心玻璃门上的纸张通知显示:“商店里有一个临时停电。无法正常运行,恢复时间将另行公布。“

MAIN201907300848000179140949428.jpg

浩沙健身阳光商店已经关闭了好几天。 (人民网记者毕磊摄)

从玻璃门望出去,商店已经乱七八糟,纸,饮料瓶和其他垃圾散落在周围。随后,记者走访了解到附近的商店运转正常,没有停电,店员告诉记者:“浩沙健身店的健身器材已被带走。”

居住在附近街区的张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许多人在商店关闭开始时询问了这种情况,但没有结果。许多消费者抱怨没有门。对此,业内专家建议,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应首先与运营公司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无效或无法辨认,可以向有关行政部门作出答复;它也可能向当地消费者协会投诉并请求支持;也可以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或直接提交人民法院。

浩沙健身集体“蒸发” 董事长、总裁均被列入失信名单

与Hosa Fitness Sunshine的商店直接关闭不同,大多数其他商店已经改名或转让,这不仅困扰了老会员的健康,而且还导致Hosa Fitness的前雇员的薪水默认为到六个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

记者在崇文门新世界第二期一楼豪沙体育馆看到。该商店已更名为Wade Fitness。负责接待的职员是浩沙的一名老员工,现在加入了Wade Fitness。根据店员的反馈,尽管韦德帮助老员工补偿了部分薪水,但仍有很大一部分员工的工资尚未结算,从数万到10万多不等。

该职员还介绍说,自今年4月起,浩沙员工被公司强迫从工资中扣除了金额,名义上可以成为商店股东,但没有签署任何书面合同。 “起初,有一些红利,后续公司完全关闭,导致许多员工遭受愚蠢的损失。”店员无奈地说,截至目前,员工权益保护方面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MAIN201907300850000041730322569.jpg

浩沙的一些员工成立了一个微信小组进行沟通。 (人民网徐维娜摄)

记者随后来到浩沙健身惠东店作为老会员,但该店已更名为迈高健身。该店的客户经理姜告诉记者,现在有些人负责留在浩沙的老员工,但是他们需要花1095元购买升级套餐才能继续锻炼。

客户经理拿出一张登记表,要求记者登记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等。记者说,他不想继续支付这笔费用。在询问是否还有其他治疗方案之后,江先生拿出电子通知并重复:“现在另一家商店可以升级,价格便宜,但只有100个地方可以开放。错过了,不再有。”

最新消息显示,浩沙健身在北京的45家门店已关闭或转让,而浩沙健身的官方网站已无法开通。早在今年5月,福建泉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公布了19名不值得信赖的执法人员,其中浩沙健身的两大股东——浩沙国际董事长石红柳和泉州浩沙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石红艳这两个人在名单中,涉案金额超过12亿元。

公开资料还显示,施红柳和史红艳是兄弟,施红柳是浩沙品牌的创始人,香港上市公司浩沙国际(02200.HK)的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施红艳是副董事长,浩沙国际的执行官。总裁兼执行董事。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29日,浩沙国际经历了悬崖般的跳水。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股价从2.10港元下跌86.19%至0.29港元。然后由卖空机构做空并继续被暂停。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分析说,Hosa Fitness的封闭式商店是由母公司浩沙集团在资本市场运作中失败引起的;另一方面,传统健身俱乐部的现金流量模型所带来的经营压力。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1月以来,浩沙健身在南京,成都,天津,北京等地的多家门店关闭了新闻,这也引发了公众对预付消费模式的疑虑。

“专款他用”暗藏资金链断裂风险

事实上,预付费消费模式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便利和好处。例如,预付卡可以节省现金,并且可以享受诸如较低折扣,会员价格和私人定制之类的服务。这对运营商也有好处。运营商可以通过预付款在短期内获得更多的生产经营资金,弥补融资成本高,资金不足的困难。

但是,不应低估预付消费模式的风险。根据记者的检查数据,在中国消费者协会过去几年公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预付消费将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

许多投诉案例显示,许多企业夸大或虚假宣传并诱使消费者购买预付卡。在做卡的过程中,商家没有提供书面合同,只是“发卡”,导致许多“霸王”条款的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例如,“逾期,不退款”,“丢失不补”等。如果遇到个别经营者逃离,或因业务经营不善,关闭商店,商店很容易改变这种情况,它将对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预付消费中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预付金额并非用于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运作,而是由他独家使用。”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举了一个例子。例如,一些运营商将预付款项投入到高回报但高风险的项目中,这将导致其资本链中断的隐患。

预付“特殊资金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对此,有关业内人士指出,为确保预付费用资金的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入第三方资金监管制度已成为重要途径和重中之重。消除预付费消费模式的弊端。

预付消费亟待立法加强监管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预付卡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如洗车,健身,餐饮,美容美发,教育培训等。那么这些预付卡如何受到监管?

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理论研究部主任陈健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的问题在于立法的完善。制定预付消费专项法律,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做法,加强准入限制,书面合同,资金存款,履约保证,退款,信息披露,冷静期,退市等规定。要求,法律责任等。特别是要引入信用纪律措施,加强对人的追求,使不值得信赖的人无法行动,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目前,我们应该考虑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前规划。”在这方面,邱宝昌还提出了四个具体建议:第一,应该明确有哪些资格可用于预付消费,如要求从事这个行业。在工作时间内没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年限可以处理预付费的消费者服务;

第二,预付资金应该有资金监管。一旦他们被盗用,消费者可能会失去他们的钱,所以他们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管理帐户;

第三,从事预付消费的企业必须有一定的预付款。例如,预付金额的20%用作保证金。它不能由操作员控制并限制操作员的使用。如果出现问题,可以有效地提供消费者。保护;

第四,预付消费的消费者应被告知预付费用量。有必要让运营商通过制定法规来定期通知所有支付预付费用的消费者,以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

事实上,面对预付款领域的消费者混乱,地方政府部门已逐步尝试推广预付款的来源。例如,在2018年,上海推出《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要求运营商因业务暂停,业务关闭或商业网站迁移等原因更改一次性卡,应提前30天公布,并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正式通知卡消费者。 (实习生郭一凡也为本文做出了贡献)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