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意会有进步
来源:“陶然笔记”微信公号2019-07-29 15:42:00
原标题:有诚意,会有进步

9111419596866970562.jpg

检验检疫人员对出口到中国的大豆进行取样和检疫。新华社地图

随着第12轮中美高层经贸磋商的临近,一些有关磋商的新闻已经发布。

7月28日晚,国家通讯社发出消息:近期,中国企业在购买美国农产品方面取得了进展

大约一个星期前,有消息称购买美国农产品。陶然在文章《磋商重启后 仍需耐心和平常心》中注意到了这一点。

我们面前的消息揭示了采购的最新发展,也表明在磋商前夕,中方正在通过不断的行动释放善意和诚意。

美国对此持积极态度吗?还是继续做我自己的极限压力?

这不仅会影响美国农产品的采购,还会影响中美经贸磋商的未来方向。

首先,中方对美国农产品并无成见,但美方的态度和行动则肯定会对中方采购带来影响。

关于购买美国农产品的话题,陶然已经多次谈过,每个人都很熟悉基本的想法。

“当贸易战最激烈时,不买大豆曾经是对美国的'武器'。现在谈判的步伐正在加快,购买大豆已经成为表达谈判诚意的策略。它是不一致的吗?这是矛盾的,但它是有道理的。“/P>

“不要买,给美国施加压力,购买,对国家没有实质性的伤害。购买美国农产品是中国独特的讨价还价筹码。”

“如果美方在磋商期间重申其态度,那么购买美国农产品可能会再次重演。”

事实上,中国对美国农产品没有太多偏见。中国有许多专业分析,也指出中国和美国在农产品采购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

遗憾的是,购买美国农产品原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但由于美国的价格和极端的压力,它造成了许多障碍。

谈判是曲折的,因此我们采购农产品也需要认真考虑许多因素。

例如,在购买公司时,是否充分考虑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否遵循市场化原则,是否符合WTO规则,美国人给出的价格是不合理的,产品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检疫标准。

能否完全消除这些障碍,实现中美农产品供需双赢,完全取决于美国能否“为双边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更重要的是,购买农产品是一项长期业务,而不是锤子销售。 “大豆每年种植,每年都有采购。”

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的目光可能会更长。

其次,中方对外开放的步伐不会停下来,但开放是面向全世界的,市场机遇不会专门为谁而留。

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它。在5月初中美经贸磋商受挫后,中国对外开放的节奏并未受到干扰。它仍在以有序的方式进行,甚至加速。

6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将于2019年7月30日生效。这两个负面清单共发布了16个区域,包括航运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机构,增值电信,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以及其他对外国投资的限制进一步放宽或取消。

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按照“应快速,不应太晚”的原则,推出11项金融业开放措施。

里面的逻辑很清楚。

改革开放是中国一贯的基本国策。政策权衡只不过是对“国家利益”大惊小怪。

这对我们有好处,没有人需要说,我们也会这样做。如果这对我们不利,那就说我们正在打破重要日子,不要考虑我们的让步。

根据这个逻辑,不难理解我们的扩张和开放是针对整个世界的。

中国的市场机会在那里。对于外国公司和中国本土公司来说,他们是公平对待的,他们不会为谁而留下来。

如果有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只能支付短视费用。

真正聪明的人将被考虑在内。

第三,重启磋商对中美而言都是积极一步,但目前仍是“瓜未熟,蒂未落”。

从5月初到6月底的分歧加剧,美元在大阪的第一次会议开始转机。回顾过去两个月的跌宕起伏,不难看出第12轮中美高层经贸磋商对中美两国都是积极的一步。

但是,正如我们所分析的那样,由于相互交织的因素,完全有可能想象下一次咨询会有多复杂。

在谈判桌上,双方可以交换良好的利益,或者他们必须比较或谨慎地释放他们的诚意。在谈判桌外,双方之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战斗,特别是激烈的争吵。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可能是中美磋商的常态。

我们可以想象,所谓的“对美国的额外关税如何受益”,美国将继续重演。

谎言并没有重复真相。当他们说出一次时,我们会反驳它,直到事实说服他们。

我们可以预见,美国在未来磋商的进程中可能会有各种小动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美国采取何种“外部行动”,它只会对谈判产生负面影响。

看到这种趋势,做出各种准备,并使用足够的耐心和安心来应对未来的变化。

别担心,这没用。

(原标题《有诚意 才会有进展》)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