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18日电(记者王俊玲)近日从商务部获悉,为配合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相关工作,及时准确掌握主要消费品的供需情况,商务部于3月至5月对食品,服装,鞋帽等10大类消费品的供需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调查。其中,流通企业(主要是实体店)填写主要消费品供应统计调查表,并在消费者填写主要消费品需求统计调查表。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主要消费品的供需形势呈现四个特征:
——消费品供应主要是国内,消费者进口需求旺盛。调查显示,75.2%的流通企业的国内消费品销售额超过50%,与上年基本持平。 79.6%的消费者购买了进口消费品,其中41.7%购买了进口消费品,占其购买类似消费品的10%以上。在类别方面,消费者对化妆品,母婴产品,手表和眼镜的进口比例较高。
——企业和消费者更愿意增加进口而不是减少进口。在来年,9.7%的企业计划增加消费品进口,比计划减少进口的企业增加2.5个百分点。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24.1%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增加对进口消费品的购买量,比减少购买量的消费者高3.2个百分点。对于六类消费品,包括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手表和眼镜,珠宝和乘用车,消费者更愿意增加进口而不是减少购买。
——消费品的进口更注重品牌,安全和设计。调查显示,企业进口的10大类消费品最关注品牌,进口食品和母婴产品均考虑到安全性,进口服装,鞋帽,珠宝和珠宝均受到青睐。设计因素。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和乘用车时要注意安全,同时在购买服装,鞋子,帽子,钟表,眼镜和珠宝时要注意设计和款式。
——企业计划的供应增加基本上与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相匹配。具有强烈进口意愿的消费品类别与进口需求强劲的消费品类别相吻合。具体包括:新鲜水果,鲜牛奶,水产海鲜,保健品,运动服,运动鞋,婴儿食品,婴儿尿布,洗发水,护肤品,化妆品,口腔护理用品,手表,眼镜,太阳镜,钻石首饰,新能源汽车。
商务部市场营运部负责人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中国消费市场在上半年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弹性。在下半年,消费市场仍然面临巨大压力。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的稳定就业和收入的快速增长,政府进一步实施了大幅度降低税费等政策措施,扩大了对外开放。完善促进消费体系机制,加快老城区居住区改造。居民的消费潜力不高。停产后,消费市场预计将在下半年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