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底部价值凸显 抄底的外资资金不断涌向A股市场
来源:中国基金报 上海证券报2018-08-21 09:17:14

A股底部价值凸显 抄底的外资资金不断涌向A股市场

A股持续震荡,上周指数再次下探前期的底部,与国内的悲观情绪不同,抄底的外资资金正在不断涌向A股市场。近日走访外资机构发现,一些大型海外投资机构已经开始补仓。某大型外资机构的A股基金经理就表示,在目前A股估值下跌以后,会对自己已经持有的一些个股进行补仓。

据了解,该基金主要偏向于成长,看好的行业和板块主要集中在电子、医药和消费。他表示经过下跌,电子软件板块的估值会比较符合预期,会依据情况适当的补仓,一些之前认为估值较贵的创业板个股现在也可以放心买入。基金看好的医药企业看上去仍比较贵,但一些个股的股值也仍然是有吸引力的。

受外资投资风格影响,他表示对未来3~6个月的股价波动不会过多关心,更多还是看未来3年的发展。

在走访中了解到,在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构成中,除了一些中国或新兴市场基金外,中国大陆股票占有比例非常低。不过,今年A股纳入了MSCI指数,A股现在已经正式进入了国际投资者的视野。明显目前海外低配中国,中国相对低配海外的情况需要作出调整。未来,会有更多的海外资金投资中国。许多外资认为现在的A股股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从长期投资角度,现在买入不会有太大问题。

一位香港外资的高层表示,外资目前对A股的信心要显著高于内资。和2015年A股的“疯狂”上涨时,许多外资因为看不太懂而冷眼旁观不同;目前的一些个股的价值机会还是比较确定的。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经济提出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结构转型都可以实现,许多投资者“只因生在此山中”因而会比较悲观。贸易因素更多是短期的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出口相关企业,而最直接的则是对市场情绪的影响。

该高管表示,谈判的过程漫长,但需要看到乐观的一面,现在每个月都是外资在流入。外资主要看A股基本面的分析,只要价格合适,标的符合标准就可以买。目前,外资流入对中国股市资金量相比,并不是特别大,但这种长期资金的注入会对公司的公司治理有长期的影响。

数据显示,目前A股估值已经低于美股和港股。依据天风证券金工团队对目前A股估值和国际估值进行比较,2017年底,上证50的市盈率为12.25倍,低于香港恒生指数的12.37倍、标普500指数的21.75倍;而依据天风的预测,2018年上证50的市盈率仅有8.98倍,也仍低于其预测的香港恒生的11.12倍和标普500指数的17.59倍。

若A股和历史相比较,截至8月17日,沪深300整体估值在11倍,创业板指的估值在38倍,分别处在历史峰值的30%余和不足20%的水平。

汇率的下跌也降低了外资买入A股的成本。目前人民币汇率跌至16个月新低,下行空间有限,即使外资需要对冲对人民币下跌,进一步下跌的做空成本也非常便宜。

而依据海外资产管理Robeco公司的数据,目前A股自由流通市值外资占比,已经从年初的2%增加到目前的5.3%。依据每日使用额度推算,从今年7月25日至8月中旬,外资已经买入了价值37亿美元的大陆股票。仅仅在8月16日一天,买入的资金就达到了3.36亿美元。从历史看,外资在底部参与A股曾有不少成功案例,这一次是不是能将历史重演呢?

相关推荐

A股破净股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8月17日,大盘再度探底,A股三大股指均创下本轮调整以来的阶段新低。沪指盘中最低探至2665.59点,距离2016年的历史底部2638点仅27个点之遥。二级市场的持续下行,也使得场内破净个股数量创下历史新高。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9日,沪深两市破净股票数已达279只(含ST股),在两市所有交易股票中占比已超过8%。

分析人士表示,从历史经验来看,破净股数量增多往往是市场阶段底部的标志之一。仅从市净率的角度考虑,当前市场筑底已经比较充分。但什么时候走出底部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于破净股,投资者应区别对待,不仅要看净资产,还应考量上市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从中选取基本面较好的优质公司。

相比于6月初大盘调整初始,目前两市破净个股数量已经翻了一番。即使是与2005年、2008年以及2013年的市场低点相比,当前A股市场破净家数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在破净比例方面,虽然当下两市破净比例大约为8%,离2005年和2008年逾10%的破净比例还有一定的空间,但是已经超过了2013年6月市场低点6.28%的水平。

一般而言,银行在市场低迷时往往是破净股多发的板块。数据显示,随着市场的持续调整,破净股逐渐在房地产、公用事业、汽车和交通运输等板块蔓延开来。截至8月19日,房地产、公用事业以及交通运输板块的破净股数量已经超过银行,分别达到了31、25和20只。银行板块则有18只破净股,紧随其后的是汽车和机械设备板块。

在个股及数值方面,剔除市净率为负的个股,ST天马是唯一一只市净率低于0.5的标的。市净率低于0.6的标的有9只,其中厦门国贸、华夏银行及厦门信达市净率较低,分别为0.51倍、0.54倍和0.55倍。市净率介于0.6至0.8倍之间的个股共有71只,银行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区域中。另一方面,跌破红线市净率为0.99的标的有15只,其中宏达矿业、德联集团和九洲电气排名较前。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扎堆出现的银行股,这份破净名单中还有不少权重蓝筹股,如中国中治和中国铁建等。

那么,在破净潮之下,哪些标的可能是估值虚高或基本面较差,哪些标的又可能是被“错杀”的优质公司呢?

天风证券策略团队认为,以前一些PB估值偏高的中小公司出现在本轮破净名单中,反映了壳价值在下降。在壳价值逐步消退的过程中,没有基本面支撑的中小公司成交会越来越清淡。

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监管、去杠杆和房地产调控的持续推进,市场对金融地产股的预期比较悲观,金融地产股中出现破净现象比较多。但天风证券认为,对金融地产股无需悲观,当前破净潮下的金融地产股或存在系统性投资机会。此外,部分周期性行业及消费行业的龙头公司也孕育着潜在的投资机会。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