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白龙乡野里村千亩红薯基地丰收正忙,农户分拣装运蜜薯,田间地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野里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的成果,为山区村探索出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之路。
党建领航,破局“零散种植”,聚合发展力量。针对野里村地处边远山区、耕地零散、土地撂荒等问题,村党支部以“党建+合作社”破题。通过创新模式,支部牵头成立合作社,推出土地租赁和入股两种方式;整合资源,流转土地140余亩,形成规模化种植;联农带农,村民获“租金+薪金”双重收益,不仅每亩土地有稳定租金收入,还能在合作社务工挣钱。
产业赋能,聚焦“红薯主业”,打造优质品牌。立足本地沙壤土疏松透气的自然禀赋,将红薯种植确定为核心主导产业。优选品种,联合专家筛选抗逆性强的蜜薯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种蜜薯90亩;科技支撑,建立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标准化种植全覆盖,亩产可达5000斤;品牌营销,注册“野里村日记”商标,开发深加工产品,配套种植20亩水果玉米,通过多渠道销售,两项作物预计增收65万元,同比增长40%。
扩链提质,延伸“产业触角”,筑牢增收根基。野里村在红薯产业基础上,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品类,与邢台新汉县咏梅农业技术合作社签订辣椒种植“订单农业”协议,确保产品产销对接无忧;建强设施,引进乡村振兴扶贫项目,建设2000平方米高标准大棚和专用仓库,解决错季种植与储存难题;强化技术,打造共享水肥一体化模式节水节肥,试点“氢农业”提升品质。
白龙乡野里村以合作社为引擎,用红薯激活乡村发展能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兴村、农民致富的康庄大道,为更多乡村实现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