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谷黄,秋收忙。眼下,涿州市百尺竿镇的水稻陆续成熟,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串串饱满的谷穗压弯了稻秆,金色的稻浪伴随着微风摇曳翻涌,唱响丰收赞歌。
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伴随着阵阵轰鸣声,水稻收割机穿梭于稻田之中,切割、脱粒、粉碎一气呵成,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绘就一幅稻田好“丰”景。
“我们种植的3000亩水稻今天就全部收割完了,其中包括托管的2000亩水稻。今年水稻亩产在1200斤左右,收成还不错。接下来就是晾晒、仓储、加工等一系列工序,用不了多久,邵村花田香米就会出现在老百姓的餐桌上。”邵村花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屈东升介绍说。
在鑫熙源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景民正在稻田边做着收割水稻的准备工作。他今年种植了100亩水稻,采用稻田蟹综合种养技术,螃蟹和水稻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我们今年养殖的稻田蟹早已经卖完,前两天收割了部分水稻,新碾的大米供不应求。剩下的这些水稻明天就能收割完,大米销路根本不用愁,今年的水稻和螃蟹真正实现了双丰收!”朱景民望着金黄的稻穗笑着说。
在百尺竿镇,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涿州市政府出台政策支持水稻种植,支持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带领农户在品种优化、病虫害防治、秧苗培育等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收益。现如今,涿州市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2019年的6000亩扩大到近万亩,再现“北方小江南”胜景。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水稻种子发芽到移栽、生长、抽穗、扬花、成熟,一年来忙忙碌碌,为的是谷物满仓的踏实与幸福。近年来,涿州市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不断优化种植模式,努力实现水稻种植规模化、品牌化、科技化,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