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从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获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意识,在全市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根据国家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及省文旅厅、省文物局的文件精神,按照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相关要求,保定市将组织开展2020年保定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大型展演展示活动。
据悉,此次活动由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举办地县市区政府、保定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保定广播电视台等单位组织开展,主题为“非遗传承健康生活、文物赋彩全面小康、文旅融合复苏市场、服务雄安协同发展”。旨在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传播等活动,普及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规模大主题性强,讲好保定文旅故事
据介绍,此次活动将从6月10日开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与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广泛开展保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为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宣传活动预计将持续至6月20日。
图军校广场网络资料图
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展演展示活动将正式开幕。在保定市区军校广场设置主会场,在易县易水湖景区设置分会场。以区域协作、统筹联动为原则,通过展示展演、项目体验、线路推介等形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保定文化、文物、非遗、旅游资源,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振保定旅游市场。
易水湖网络资料图
据资料显示,此次活动应为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成立以来规模最大、主题性最强、内容和形式最为丰富多样的大型文旅融合展演活动,充分融合全国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紧紧围绕服务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产业扶贫等保定区域的时代主题,深入挖掘保定历史文化和文旅资源特色,以文旅融合发展的角度讲好保定故事。
内容丰富持续时间长,刺激保定文旅市场复苏
据介绍,6月13日当天开始,融合多个主题的十余项文旅活动将在保定多地先后进行。
在军校广场活动主会场,活动将举行盛大的开幕式。
在军校广场接下来的主会场展演展示中,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到舞狮、绣球龙灯、抖空竹、推拿、针灸、正骨等几十项非遗表演。同时还将开展抗疫优秀非遗作品展、非遗项目展板宣传、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板宣传、全市文创和旅游商品精品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和“保定文旅惠民卡”宣传咨询活动等重要活动。
13日当天,“2020非遗购物节”展销活动将通过线上入驻电商平台,线下设置保定军校广场、易县易水湖景区及各县(市、区)展销点全面开展。对保定铁球制作技艺、白沟泥塑、易水砚制作技艺、澄浆泥陶制作技艺等52项传统百工类项目和驴肉火烧制作技艺、糖人传统吹制技艺、满族何记糖葫芦制作技艺、刘伶醉酒酿造技艺等16项传统美食类项目进行宣传展销,通过带货助力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发展。
13日上午,保定市将在东湖云端科技产业园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振兴研培活动,届时,将开展专家讲座和“非遗”项目主要传承人和企业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合作洽谈。
13日下午,保定市将在易水湖景区举行文化进景区·非遗展演展示活动。据资料,易县已经成为保定市首个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易水湖景区已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易水湖作为保定市今年疫情后首批获准开放的A级景区之一,也是保定市通过“文化进景区”活动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景区之一。未来,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将联合有关部门着力通过易水湖景区,为全面推行“文化进景区”活动提供示范模板。
6月13日至15日,保定“醉美保定•非遗文化研学之旅”推介活动也将同期举行,国家、省、市主要新闻媒体、新媒体,京津冀区域旅行商、研学机构负责人将围绕保定市区和周边的A级景区、特色小镇和博物馆等文旅单位开展深入的线路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