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志愿者为师昌绪铜像整理红领巾。(徐水小学提供)
“中国高温合金之父”、我国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师昌绪曾获得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7年秋天,他的铜像在母校——保定徐水小学落成后,该校学生自发组成志愿者,每天清早为师昌绪的铜像打扫卫生,目前已经有千余名学生参加这项活动。
千余学生自发清扫铜像
保定市徐水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中国第一批国办小学。这所百年名校培养出了我国优秀科学家师昌绪、原人民日报社总编李庄、外交家林中等一代英才。
1948年,曾在该校读过小学的师昌绪赴美学习。后来,他冲破美国的封锁,终于在1955年8月回到祖国,长期从事金属学和材料学研究。师昌绪老先生对老家一往情深,2012年,师昌绪老先生回到徐水小学参加母校的百年校庆,并捐献10万元设立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孩子们。2014年11月10日,师昌绪先生不幸逝世。 2017年秋天,徐水小学举行了师昌绪铜像落成典礼。
3月22日清晨,徐水小学教学楼前,六年级61班的4名少先队员有的打扫铜像周围的卫生,有的端来清水,用棉布小心擦拭铜像,有的为师昌绪爷爷整理红领巾。“这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师昌绪志愿小组,全校有将近200个,每天会有一个小组在早晨清扫铜像,目前已经参与过这项活动的孩子有1000多人了。”徐水小学校长郭志华说。
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致敬
郭校长说:“不少地方只追求名人雕像落成的新闻效应,而忽视对雕像的保洁清扫。时间一长,雕像无人问津受到污损,这会在孩子们心中造成阴影。敬仰榜样,才会在孩子心中埋下热爱的种子并生根发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倡导学生从身边找榜样汲取学习和人生的动力,激发大家学习热情,培养个性发挥各自特长。”
她认为,教育最怕空洞,要把对孩子的教育落到实处,落到具体的可触可感的榜样身上,身边的榜样最有说服力,这比接受抽象的教育更有效果,多年来他们始终坚持开展“寻找身边榜样 做优秀徐小人”活动, 张津桥、卢依然获得“保定市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由于老校友师昌绪的身上凝聚着科学和爱国的精神,多年来,徐水小学的师生通过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开展讲师昌绪故事、清明节纪念、国旗下演讲、绘制故事图册、班会队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师昌绪爷爷的活动。他们组织开展了“崇尚科学家,追逐科学梦”活动,引导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鼓励发明创造,打造科技校园;组建了多种科技校社团,如航模、海模、七巧科技、科幻画、机器人等;编写了科幻画、七巧科技等校本教材。
记者发现,该校竖立着大幅宣传画,从这里走出去考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张源、刘玮琳、葛莎莎等优秀校友和他们的座右铭天天陪伴着孩子们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