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平时还要帮忙洗衣服。
王玲给张艳春一家包饺子。
王玲在给张艳春喂饭。
“感动肃宁”评选委员会给王玲的颁奖辞:萍水陌路,照残顾老二十年;非亲非故,护理起居五春秋。二十年前,你勇敢地承担起并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从此病老有所依,痴残有所顾;三餐护理,寻医问药;虽非亲,情义万金难抵。你不凡的壮举,已在肃宁大地书写出惊天动地的人间大爱。
日前,肃宁县举行了“感动肃宁2018年度人物”颁奖。就是在这次活动中,在肃宁开理发店的王玲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她二十年如一日默默照顾一个残障困难家庭的事迹也被传为佳话。
1.外出谋生落脚肃宁
1967年,王玲出生于保定望都县一个普通农家,6岁时,母亲去世,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拉扯5个孩子长大成人。又当爹又当妈,但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父亲仍然给王玲做出了人生的表率。“父亲是远近闻名的热心肠,家里经常有人来借东西,或是让父亲修理农具。除此之外,父亲还会理发,也会修理理发用的推子。”身教重于言教,王玲说,父亲给他们树立了好榜样。
20岁时,王玲结婚了。就在儿子出生一年后,婆婆得了白血病,为了给老人看病,夫妻俩拿出全部积蓄,又借了很多外债,但婆婆最终还是走了。为了还债,王玲夫妻俩拼命干活。后来,看到外出打工的人们收入不错,夫妻俩产生了外出谋生的念头。考虑再三,夫妻二人没敢去太远的大城市,他们先后辗转我省蠡县、高阳、饶阳等地,最后在肃宁县落了脚。
一开始,他们开了个小超市,可当年没赚到钱,险些连房租都赔上。一个偶然的机会,王玲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美容美发学校招生的广告,就这样,当年30岁的王玲到衡水学起了美容美发。
1999年,王玲在肃宁县城开了一间理发店,凭着诚意和技术,顾客越来越多。此时丈夫在一处建筑工地打工,二人省吃俭用,“欠账本”上的名字在慢慢减少。
2.偶然结识残障家庭
与理发店相邻的,有一个蔬菜种子店,店老板的哥哥张国英是个残疾人,拄着拐杖行走不便,经常到店里闲坐,一来二去,就认识了。有时张国英在路边买了菜,王玲见他行走不便,就替他拿回来。
张国英腿部残疾,干不了什么活儿,妻子胡凤鸾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还得过脑血栓,仅有一只胳膊能动。特别是家里还有一个严重残疾的儿子,不会行走,没有语言功能,只能靠大人喂一口吃一口。
心地善良的王玲对于困难人员都会心存怜悯,张国英夫妇二人理发她从不收费。
有一天,张国英提出请求:能不能到他家里给儿子理理发?王玲爽快地答应了。在一条窄长的胡同里,一处低矮的砖坯结构的老房子就是张国英的家,院里乱七八糟,屋里杂乱不堪。在东里间的屋子挂着门帘,张国英说儿子就在屋里。王玲一掀门帘一股恶臭扑面而来。强忍着难闻的气息,王玲进屋一看吓了一跳,炕上一个赤身裸体蓬头垢面的半大孩子趴着,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人看。
由于孩子智力缺陷不听招呼,头老是来回晃动,怕伤着孩子头皮,王玲小心翼翼地理发,呛人的臭味令她难以控制,不得已跑到屋外吐了一回,后来又连着吐了两次,用时一个钟头才算理完了。
后来得知那个孩子叫张艳春,当时13岁,有智力障碍。从那天起,王玲就与这个家庭有了20年的不解之缘。
3.无亲无故却心头牵挂
从那次理发后,王玲每隔一个月就上门去理发,尽管还是呕吐,但每次她都坚持下来了。
这个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有时买馒头买菜的钱王玲就帮忙垫上了。张国英肢体残疾,王玲还帮着干些买米面油、换煤气的力气活儿。
2013年,张国英得了股骨头坏死,彻底瘫在了床上,后来又患上脑癌。在张国英去世前的几个月里,王玲一有空就帮助寻医问药,做饭喂饭。
张国英去世后,家里剩下母子俩,无依无靠。为了方便照顾这个家庭,王玲把门市改迁到离张家近一些的地方,她一天要走三四个来回,风雨无阻,下雪了就早早地去清扫积雪。
为了不影响店里正常的生意,王玲只能早起床,不到六点就出发,先去看看张艳春的情况,收拾好了,再着手做早饭,然后给张艳春喂饭。刷锅洗碗后,把屋里收拾停当,还要把一大袋子垃圾驮出去,到了自己的理发店就八点多了。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理发不是个轻松活儿,站一天下来腰酸腿疼,王玲咬牙坚持着,每天还要挤出时间去照顾那个困难家庭。搭功夫搭人,每个月还要搭钱帮着维持这个家庭的生活。
因为智力有障碍,张艳春有时会被大小便弄脏身上,王玲就帮他收拾干净。
有一次,胡凤鸾突发心脏病,王玲背起她小跑着出了胡同,打车送到医院。出院后,胡凤鸾还要输氧输液,王玲就每天背着她来到理发店,一边理发,一边照看着,街坊邻居和顾客看在眼里,无不佩服王玲的高尚人格。
这对母子成了王玲的牵挂。有一次一家人去河间办事,本来要吃完中午饭回来,但一想到那对母子,王玲就做通了家人的工作,硬是提前赶了回来。平时就连回老家办事,王玲都匆匆赶个来回,为的就是照顾那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庭。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对母子,王玲买来了绞馅机、电饭锅、电饼铛,变着法做各种饭食。家里的水管坏了,她找人安装修好;院里的厕所满了,她也一样去清理;房子漏雨了,她和丈夫找人维修,又联系这对母子所在的村委会给搭上彩钢顶;每年冬季到来之前,她早早地买好取暖用的煤……
有一次胡凤鸾病了,王玲就帮她上药、洗脚,洗衣服;张艳春今年已经32岁了,可是不能行走,没有语言功能,还不会咀嚼,每次喂饭时王玲都要切碎了,弄成半流食状,用勺子喂。邻居们都说,如果不是王玲细心照顾,这母子俩的日子不知该怎么过下去。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王玲和这个家庭,一不沾亲二不带故,她用一颗滚烫的心,温暖着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图任何回报。王玲常说:“俺没什么文化,从小俺爹就教导俺们,要诚实做人,多做好事。”
4.陌路至亲演绎大爱无声
王玲义务照顾张艳春母子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王玲的帮助下,张家的院子、屋里收拾得井井有条。邻居们都说,王玲是个大好人。张家所在的村委会也对王玲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王玲的理发店是极其普通的一间门脸儿,却有越来越多的暖流涌向这里。有一位顾客经常给她带去一些旧衣物;有一个超市老板把卖剩下的蔬菜给她送来;肃宁县爱心公益协会的志愿者们来了,一家药业公司的负责人来了,从旧衣物到消杀药液,送来的其实都是一份火热的心。肃宁一家美容美发店的负责人说:“玲姐是我们理发行业的典范,我们敬佩她做了那么多好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