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群艺馆始终坚持以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为着力点,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强化政治学习,打牢思想理论根基,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四个意识”。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三会一课”、交心谈心、党性分析、民主议事等制度,并定期举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教育警示大会,以案为鉴,警钟长鸣。认真落实党员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自觉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机构设置改革重组,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有力促进了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为群艺馆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资源开放 成效显著
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精神,让国务院有关文化馆(站)免费向社会开放的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市群艺馆将全部阵地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为深化全民艺术教育的普及提高,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从2017年开始,市群艺馆面向全市外来务工子女和中老年文艺爱好者开办了惠民项目“春雨课堂”。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免费开设书法、美术、古筝、二胡、舞蹈、音乐、戏曲、摄影等8大门类公众课,先后招收中老年班、少儿班达26个,学员达2000余人。为保障群众文化权益,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能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文化辅导 强基固本
为推动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繁荣社会文化艺术,市群艺馆把提升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组织能力作为根本常抓不懈。2018年,市群艺馆先后举办了18期基层群文工作者、文艺骨干及志愿者培训班,聘请我市专家、学者和馆内专业老师,举办音乐理论、艺术教学、器乐演奏、公共文化服务、非遗知识普及等专题讲座和广场舞专业师资培训,700人接受了培训。2018年5月,还组织馆内的专业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全市19个县(市、区)的60多所中小学进行文艺作品辅导拔高,2000余人从中受益。此外,还承办了市基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来自全市19个县(市、区)的文化馆馆长、乡镇文化站站长、文艺骨干及非遗传承人110余人参加了培训。这些培训对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活动 异彩纷呈
近年来,市群艺馆秉承“靠政策统领,靠教育吸引,靠情感温润,靠活动凝心”的思路,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凸显地方文化特色,组织开展了以群众为主体、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我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了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2018年,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保定解放70周年,市群艺馆举办了“我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新时代文艺轻骑兵文艺演出”,为唐县、易县等老区群众献上8场精彩演出;元旦、春节期间,先后组织了6次文艺走基层活动;为配合宣传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深入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社区,让十九大精神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同时,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组织了4次下县扶贫工作,全馆人员深入扶贫帮扶点阜平县砂窝镇下堡村,为乡亲们献艺;深入到涞源贫困村小学进行文化扶贫,派员入校开展艺术培训;组织举办“文化润古城”系列活动,轻骑兵宣传队利用学雷锋日、儿童节、建军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节庆日,组织了9场专题文艺演出,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节日文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品创作成绩斐然。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艺术品质,市群艺馆组织我市艺术工作者深入基层进行调研,筛选题材潜心创作,创作出一大批有思想、有品位、有温度、接地气、高能量的艺术作品。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保定解放70周年,展示创作成果,去年12月,组织了5场基层原创文艺作品汇演,推出了80余个原创歌曲、舞蹈、戏剧、曲艺作品。2018年年末,市群艺馆还组织举办了一台高水平、高质量的迎新年原创精品综艺晚会。
广泛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为贯彻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推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工作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市群艺馆精心组织策划了文化志愿者服务项目,重点围绕边疆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在成功邀请齐齐哈尔市群艺馆走进保定,进行访问交流外,还组织代表团赴甘肃张掖市进行文化交流,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座谈会等,有针对地性开展深度文化服务。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异地文化交流,弘扬了古城文化艺术,还增强了与外埠群艺馆的互助与合作。
非遗文化 亮点频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非遗文化,不断提高民众非遗保护意识和传承的文化自觉,市群艺馆以“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为己任,开展了多项非遗主题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了解和熟知我市独具特质的非遗文化项目。市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成功承办了京津冀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巡展暨中国保定非遗大展,日均接待观众千人。除此之外,精心遴选的易水砚制作工艺、曲阳石雕、芦苇画、手工造船技艺参加了“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暨第四届京津冀非遗联展。保定老调《封赏太君》《潘杨讼》等剧目经典唱段,保定地平跷《幸福跳起来》跻身“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京津冀非遗专场。组织选送的易县摆安龙灯、博野县花鼓落子参加第十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系列活动“非遗大观园”端午游园会。
2018年元宵节期间,市群艺馆承办了“倡导新风尚,营造新气象、创造新业绩”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保定专场)。6场活动集中展示了来自我市及周边十几个县(市、区)多项民俗文化项目和非遗项目,为古城百姓奉上了精美的民俗文化大餐。2018年“文化自然遗产日”活动中,11个非遗节目展演,17项静态展示,98块非遗知识展板,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剪纸、面塑、皮影三项非遗项目体验项目,精彩亮相,备受关注。此外,2018年市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还组织了60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服务师生10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