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阜平试水改革 2020年后中小学将变成啥模样?
来源:新华网2019-01-04 09:13:56

2020年之后中小学将变成啥模样

■国家贫困县阜平试水“国家教育课题研究”,进行教育改革试验

■该县白河学校学生自由选班选课选作业,还开设了40多个兴趣社团

■学生动手把当地树种制成分布沙盘。

■学生动手把当地树种制成分布沙盘。

■老师辅导孩子们花园里种植蔬菜。

2018年12月28日,国家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要求严控中小学生的书面作业量。2020年之后,我们的中小学将变成啥模样?老师怎么讲课?学生们怎么学习?2017年底,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承担了国家教育部《未来学校2020指南》研究课题,他们与阜平县教育部门合作,创办了保定师范附属学校阜平白河分校(以下简称“白河分校”),以“未来之树”为题进行一场教育改革试验。2018年12月29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未来之树”为什么落户阜平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始建于1896年,是直隶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百年间培养了阎肃、苏叔阳、张玉奎等一大批精英。改革开放四十年间,该校教育体制从一元向多元发展,与北京四中、中美K12联盟等合作,2017年成立保师附校教育集团,实行多元课程、分层走课、个性培养、综合评价,开展了steam花园探究、超学科学习等,打造未来学习新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幸福成长之路。当年12月,该校承担了国家教育部《未来学校2020指南》研究课题。

2017年开始,这所百年老校对接贫困县阜平和涞水,将阜平县龙泉关学校、白河学校、阜东小学以及涞水赵各庄学区纳入集团管理,走教育扶贫之路,与贫困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以达到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他们给白河学校派出了19名优秀教师。

据了解,2018年3月开学的白河分校位于阜平县城南,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包括453名贫困生在内的3130名学生来自当地三所学校,其中七年级、八年级近400名学生在原来学校成绩排在倒数300名之列。“在功利教育的背景下,不少中小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很多问题来自于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快乐和兴趣。将来的学校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由原来的做题变成做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与社会同步的情境下培养独立判断的思想者、责任担当的行动者和终身不渝的学习者。”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王淑英说。

由于阜平的太行山中长有很多参天松树,树就被塑造成了整个学校的灵魂。青松、白杨、胡杨等,每个班选用一种树种作为班名,让学生们去了解它适宜生长的环境、生物习性、果实或种子特点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精神内涵等。学生动手以所选树种为创作原型设计班级LOGO,并在全校进行展示。

学生自由选班选课选作业

记者在白河分校采访了解到,这所学校课程设置与普通中小学最大的不同,是采取了“1+N”的课程体系。

“1是国家基础课程,N是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未来之树亮点’课程。”白河分校校长高冬玲告诉记者。对于国家规定的基础课,他们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采取了分层走课制。比如普通学校每个班的孩子都要按照固定的班上固定的课,这种平均约数的授课忽略了学生们的差异化,造成了优生不够吃,差生跟不上的情形,久而久之成绩落后的学生越来越听不懂,对学习越来越丧失兴趣,在这样的班集体里他们长期被忽视,得不到尊重,直至产生厌学情绪。

该校分成三种层级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能力测评,让学生们根据测评结果自主选班,学生根据学习成绩、日常作业、学习态度、课题研究等综合能力变化可以定期选择不同层级的班。上数学和英语课时,不同班的学生可以流动选择教室和教师。同时,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分成了基础型和拓展型,学生可以进行选择。

八年级七班一名谢同学来到白河分校时读七年级下半学期。他在原来的班上成绩属于倒数前十名,120分的数学试卷经常得50多分,初中刚上了一个学期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通过分层走课学习,周围同学学习水平相差无几,老师上课有针对性,他不但重新找到了自信,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来学校一个半月后,数学成绩就稳定在了八九十分。

八年级八班的王艺冉介绍,原先学校上课她最头疼的是语文课的古诗,老师上课主要是让他们记解释的笔记并死记硬背。来这个学校后,他们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老师通过PPT给大家播放实景照片,先让学生们讲述对诗句的理解再分组讨论,最后再由老师深入浅出讲解。在原来学校,120分的语文试卷她只能得六七十分,现在最多能考100分。

学校冒出一个“编辫子”社团

记者在同龄中小学生中走访发现,很多同学厌学是因为学校教学越来越枯燥,难以找到乐趣。未来学校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N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开办兴趣社团、开展真实生活情境的超学科/跨学科主题研究,打破学科界限,设计宽泛、多元、个性化和可选择的课程,在学生中构建开放融合的学习生态。”白河分校校长高冬玲说。

记者在白河分校发现,该校在小学和初中分别开设了机器人、航模、足球、二胡等40多个社团。在不少学校要求统一剪头发新闻热点频出时,白河学校居然开办了一个40多个学生参加的“编辫子”社团。辅导老师张永娟说:“社团课被列入了正式课表。孩子们编出五花八门的花苞辫、麻花辫,常常让我自己都瞠目结舌。”她认为,这能培养孩子们自由的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她们编好的辫子常常两三天舍不得解开,走到街头经常引来围观和赞叹。

最惹眼的是,在校园里学校开辟了一片花园,这是该校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教育方式。每个班级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规划在里面播种、收获。七年级十一班的王新悦骄傲地说:“我们浇水、拔草、施肥,最后我把种出的萝卜和茄子拍卖给老师和其他班的同学,挣了21元。”同时,他们分成不同兴趣小组,提前设计问题,带着问题去研究植物的生长,写出了观察日记和《关于丝瓜幼苗健康生长的探究》等五花八门的论文。“花园里的种植课,融入了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科学、美术等多门课程知识,孩子们通过劳动不但找到了学习的乐趣,还激发了创造欲和成就感。”高校长说。

“学校楼道摆满了学生们的才艺展品,由于学生年幼调皮,开始特别担心展品安全。可过了八九个月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阜平县教育局长李炳亮感慨地说。“这都是我们自己辛辛苦苦创造的成果,怎么会破坏呢?”在白河分校楼道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姑娘露出小虎牙笑着告诉记者。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