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中国近代史论坛”在保定召开
来源:近代中国2018-09-26 10:33:54

2018年9月22—2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杂志社与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近代史论坛”第七期——“历史的空间与空间的历史:多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区域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保定召开,来自海内外的近70位学者出席。

开幕式上,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致辞。

会议邀请李伯重、罗志田、刘志伟、王先明四位教授作了主旨报告。

李伯重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区域史与全球史:以江南经济史研究为例》。

罗志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对一切画地为牢的取向“说不”:关于地方史取向的开放性》。

刘志伟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齐民社会转型与近代民间会社的发展》。

王先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区域史研究问题的一点反思》。

会议报告讨论58篇论文,所涉区域广泛,研究的问题丰富。同设两个会场,每场议题相对集中,各有侧重,涵盖了区域经济、地方社会、边疆与民族、民国地方派系、地方大学与文化、中共根据地等多个主题。本次论坛立足于广泛意义上的“区域”,强调历史空间与空间历史的联结与贯通,期望对近些年区域史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出现的一些倾向做出总结与思考。

会议安排

9月22日上午

开幕式

9:00—9:30,五楼第三会议室

主持人:肖红松

河北大学副校长杨学新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致辞

 

主旨报告

10:00—12:00,五楼第三会议室

主持人:李金铮

李伯重

区域史与全球史:以江南经济史研究为例

罗志田

对一切画地为牢的取向“说不”:关于地方史取向的开放性

刘志伟

齐民社会转型与近代民间会社的发展

王先明

关于区域史研究问题的一点反思

9月22日下午

第一场(14:30—16:00)

第一会场

主持人:葛夫平评论人:王大任

黄正林

“到农村去”:金融进村与农村经济变化研究——以1933—1945年陕西关中农村为中心

李金铮

生态、地权与经营的合力:从冀中定县看近代华北平原乡村的雇佣关系

张杨

川西地区押租制变迁与退押运动研究(1937—1951)

王荣华

从欲求自治到无所遁形——战时粮食部对重庆面粉行业组织的管控

郑康奇

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军粮研究

第二会场

主持人:范铁权评论人:方书生

刘增合

家国之间:晚清皇室财政的逾界与管控

岳鹏星

晚清时期沪宁铁路厘金探析

王同朝

晚清四川三费局研究

冯剑

区位优势、国家治理与全球化:近代天津民间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迁

周祖文

抗战时期外汇统制下的马来亚侨汇与侨捐

第二场(16:20—17:50)

第一会场

主持人:柴英评论人:胡永恒

王淼华

中共在早期工运中与企业职员群体的关系论述——以安源工运为例

张永

革命重心南北转移的先声——1932年北方会议与中共的华北建军尝试

崔溶芷

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盐业运输——以庆阳地区为例的个案研究

杨豪

代雅洁

革命的“区域”流动:华北解放区南下干部与南方新区征粮实践研究(1948—1950)

吕志茹

集体化时期大型水利工程中民工的日常生活——以根治海河为中心

第二会场

主持人:杜丽红评论人:杨宏

王建伟

超越城市史:近代北京史研究的方法审视与境界提升

安劭凡

拟制革命:京郊槐房村的土改试验

李二苓

民国时期北京郊区与城市农产品供给——社会调查视域下的西郊和北郊

罗桂林

地名治理与更名政治——民国时期北京街巷地名的演变

李彦昌

“首善之区第一次自立之医院”:北京中央医院的创建

9月23日上午

第三场(8:30—10:00)

第一会场

主持人:刘增合评论人:柳岳武

谯珊

革命中的旧士人:走向归隐的尹昌衡

宋永林

落日余晖:清末浙籍士人许宝蘅的科举情结及其因应

王康

生逢鼎革:辛亥之际的山乡士子与民国认同——以黔江县温朝钟、彭阜成为中心

张楠

地方大学与区域政治:山西大学的党派组织与国共阎斗争(1939—1949)

张德明

博弈与调适:1949年鼎革之际的燕京大学

第二会场

主持人:谭刚评论人:杨思机

范铁权

王素君

建国初期海外华侨回国旅行与被建构的“南京”(1956—1966)

潘博成

策展“地方”:共和国初期广州博物馆的地方历史展示

陈忠纯

台海问题中的民族大义——建国初期中共对台方略的调整

杨凯

郡县中国抑或复合中国: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中的“番地无主”争论再考

李晓龙

传统地方私盐治理的运作与制度变通——以光绪年间台湾新竹地区盐政为中心

第四场(10:20—11:50)

第一会场

主持人:黄正林评论人:王荣华

杨东

从特区到边区——陕甘宁根据地区域名称的政治博弈与生成逻辑

李翔

华南抗日根据地东宝惠中心的确立

宋弘

抗战时期华北八路军士兵的衣装

郑立柱

粮款征收中的政策博弈:以抗战时期的晋察冀边区为例

孙健伟

血色黄金——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黄金斗争及秘密输送

第二会场

主持人:周祖文评论人:陈忠纯

肖红松

严重侵蚀与有限应付:1933—1937年华北走私与反走私斗争中的津海关探析

常忠义

近代中国自开陆路商埠个案深度剖析:以张家口为例

田芳

地方视野下的近代工业开发——清末民初山西的“收回矿权运动”与地方影响

云妍

竞争与合谋——近代开平矿案再研究

苏明强

“商督公营”——20世纪30年代中期湖北内河航业的经营述略

9月23日下午

第五场(14:30—15:40)

第一会场

主持人:温春来评论人:李晓龙

谢晓辉

从“苗乱”到“匪乱”——19世纪以来苗疆“筸军”的兴起与“边城”士绅的型塑

任建敏

清咸同年间广西“堂匪”组织与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动

卢树鑫

咸同苗乱与“新疆六厅”土弁的裁革

杨思机

“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如何结合?——抗战胜利前后国统区关于内蒙古自治问题的争论探析

第二会场

主持人:王建伟评论人:云妍

杜丽红

疫情、政局与跨国互动:清末营口卫生制度的诞生

燕红忠

李裕威

以大连为中心的钱市、汇市与贸易:银价、汇价及其机制(1906—1931)

王大任

近代东北地区的民族流通资本与乡村社会

池翔

林业何以成“局”:清末新政视野下的吉林全省林业总局

第六场(15:50—17:20)

第一会场

主持人:张永评论人:冯剑

汤太兵

民初浙江第二届县议会的职权

陈明

《国民政府省政府组织法》在安徽省的早期实践:1927年省主席问题的来龙去脉

赵妍杰

穆光政之死:九•一八事变后蒋、阎关系之变动

段智峰

派系、团体与省籍:张发奎归国与国民党朝野竞逐——兼论胡汉民晚年对粤军的整合及其限界

谭刚

利益纠葛与心理隔阂——战后上海人与“重庆人”的矛盾与政治走向(1945—1946)

第二会场

主持人:燕红忠评论人:谢晓辉

柳岳武

晚清时期外蒙地区的内地商民人研究——以库伦区域为中心

项浩男

瘾与利:民国时期绥远地区的军阀政治与鸦片经济探析(1912—1937)

王建华

自然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区域化分异——以晋东南地区成汤信仰和三嵕信仰为中心的考察

崔军锋

武小力

殖民医学、卫生外交与医学交流:第九届远东热带医学会研究(1934)

方书生

近代中国经济版图的形成与逻辑

闭幕式

17:30—18:00,五楼第三会议室

主持人:徐秀丽

引言人:潘晓霞、黄正林、杨思机、池翔、杨豪

[ 保府都市网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