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网红”小学布置特殊作业
暑假和父母一起踏访家乡名胜进行亲子研学,爱国要从爱自己的家乡开始
孩子们参与编写的校本教材。
白洋淀里的两个“小八路”。
课前“阅读家乡”。
我们来啦!
白洋淀、直隶总督署……这个暑假,曾因向国旗驻足行礼而成为“网红”的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走出家门,和父母一起看看自己的家乡,进行家庭亲子研学。开学返校,孩子们兴奋地交上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PPT作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该校组织师生自编家乡校本教材、开设“阅读家乡”课程的一个延伸。
暑假作业:领略家乡之美
9月2日,开学返校的联盟西路小学学生纷纷交上精心制作的PPT作业:到白洋淀乘船观荷,去白石山看云海,去古莲花池历史探幽……大家晒出跟随父母逛家乡的各种感受。上学期,这所学校的师生共同编写了以保定名胜古迹为内容的校本教材,开设了“阅读家乡”的校本课程。暑假里跟随父母去实地踏访这些地方进行亲子研学,是这门课程的延伸。
7月25日,三年级四班的董秋延和50多名同学以及家长们来到了已经成为雄安新区一部分的白洋淀,她分工负责为PPT作业写实践报告。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反映雁翎队队员作战和生活情况的珍贵历史资料,以及雁翎队曾经使用的大刀、土炮、步枪等实物,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之前我来过好几次,但都是走马观花,对白洋淀并没多少了解。”由于他们在假期前已经通过自编的校本教材对白洋淀有了详细了解,这次大家看得格外仔细。“纪念馆里播放雁翎队的3D电影,我们观看的时候遇上了很多游客,没能仔细观看。等我们参观结束,看到那里人少了,我又抽空拉着妈妈跑过去仔细看了一遍。”在这里,他们辨清了湖泊与沼泽的区别;弄明白了白洋淀的“淀“的由来。
赏荷花的时候,大家背诵了描写荷花的诗词《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爱莲说》等。在嘎子村,许多只在银屏上看过《小兵张嘎》的男生与小兵张嘎塑像合影留念。
几乎在同时,二年级的400多名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有着北方“小西湖”美誉的古莲花池。他们穿行在水上曲桥,东亭楼、藏书阁、琴乡榭、高芬轩、寒绿轩之间,尽情领略古朴温婉的园林之美。在君子长生馆,同学及家长们认真聆听“君子之德”,体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深刻含义。
“阅读家乡”成学生校本课
为什么要编写这套教材开设这门课程呢?“爱国不应该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从我们的家乡开始,从身边的点滴开始,这样落到实处的爱才是真爱。”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校长刘静颇有感触。她在工作中发现,大家聊起张家界、黄山等国内名胜如数家珍。可许多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却很匮乏,连不少家长和老师也不例外。
“上学期一开始,我们要求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编写家乡的校本教材。”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教导处主任赵萍告诉记者。记者看到,这些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个主题,选取了保定市的白石山、古莲花池、清西陵、直隶总督署、冉庄地道战、白洋淀等。内容图文并茂,有地理介绍、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民俗传说等等。据了解,为了编好这套教材,学校发动老师、学生和家长一起查阅资料,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由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汇总整合编辑到一起,打印成了家乡乡土校本教材。该校利用课前阅读的时间,安排师生们开设了“阅读家乡十五分钟”的校本课程,每天必读,大约持续了3个月。
大家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发现,原来只在历史课本上认识的李鸿章、袁世凯等风云人物原来曾经也在这个城市居住生活过。三年级的张肖依老师告诉记者,编辑整理资料横跨了历史、地理、文学等多门学科,不但学生提高了动手整理资料的能力,对老师和家长同样是一种学习和教育。
暑假前,学校给孩子们安排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放下电脑和游戏,跟着父母去看看校本课程中的家乡,用自己的镜头和笔记录家乡的点点滴滴,回来分组交上PPT作业。当日,记者在董秋延小组上交的PPT作业里看到,除了雁翎队当年使用过的鸟铳、渔船等工具图片,还有同学们自己的感悟。“我们了解了雁翎队出入芦苇荡与鬼子周旋的神出鬼没的过程,与鬼子的武器相比,他们的装备很落后。我们会努力学习,将来建设强大的祖国。”
曾因向国旗行礼而成“网红”
去年,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曾经因为学生向国旗行注目礼而成为“网红”。
2017年5月,一段拍摄于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 “感动!00后的爱国方式!为他们点赞” 的视频走红网络。这段视频中联盟西路小学的孩子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此时,热闹而有序的校园里,雄壮激昂的《国歌》响起,所有师生立刻驻足,立正,向国旗行队礼或是注目礼,动作流畅整齐,充分展现了全校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段视频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20多家官方微博转发,新华网、北京电视台、江苏卫视等500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升旗视频点击量达到数千万,点赞几十万。该校在“中国网事·感动河北”2017网络人物评选活动中独占鳌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育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莲池区文教局一直强调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空洞的教育很难走进孩子们的内心。如何把爱国教育做到实处,找到合适的载体和形式非常重要,这是每个学校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我们学校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传统,要把这种传统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保定市联盟西路小学校长刘静说。
保定13中学生张浩文右腿患有右股骨远端骨肉瘤。家里为了给他治病债台高筑。4月18日晚上,他的班主任索艳霞为他在网上募捐引发关注。莲池区文体教育局倡议大家伸出援手,联盟西路小学呼吁孩子们为大哥哥捐出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4月25日,联盟西路小学全体师生自发为张浩文捐款40031.8元,受到社会各界赞誉。“热爱国家扶危助困,对孩子的教育要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入手。”刘静校长说。
了解家乡才能更好地热爱祖国
“孩子们非常喜欢做这样的暑假作业,回来分组做PPT兴致特别高。”从事教育行业的辛虹是该校三年级学生的家长。她接受采访说,孩子们和家长们自由组合到一起,大家商量AA制租乘旅游大巴去白洋淀,简直就是个快乐大本营,孩子们特别放松和兴奋。放假后,很多孩子把自己封闭在屋子里,迷恋玩电脑游戏,家长们看着都着急。从查阅资料编写教材到家庭亲子研学,学校安排的这个作业为孩子和家长沟通提供了机会和平台,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中,家长和孩子的感情更容易沟通。教育孩子不单单是学校的责任。这个活动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纽带,把三者紧密联系到了一起。
“孩子们从小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将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这才是爱国主义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应该对这种实实在在的活动点赞。”共青团保定市委学少部部长李永伟认为,近年来,团市委一直在开展家乡文化大搜索、雏鹰假日行动等活动,从小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联盟西路小学利用暑假激发孩子爱国情怀的做法很有价值和意义,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有益探索。他们通过家庭亲子研学的方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巧妙地解决了困扰学校的时间、空间、安全等一系列矛盾,弥补了很多活动场面虽然宏大但参与度低的不足,可以吸引更多孩子参与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