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将农村生活垃圾交由环卫公司托管运营,理顺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体制,建立长效卫生保洁机制,整治标准得到明显提高,潜移默化促进农村文明氛围的形成。
外出参观,借鉴经验。徐水区将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工作确定为重点工作之一,2016年以来,陆续到邯郸市馆陶县、石家庄市栾城区等地考察学习,召开会议进行研究讨论,最终采用栾城区市场化运作的垃圾处理模式,对全区全域农村垃圾进行公司化托管处理。
公开招标,阳光操作。徐水区在环卫公司招投标过程中,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决走好各项招标流程。同时,邀请审计、纪检等部门全程监督,强化公平竞争机制,杜绝招投标程序不严、招标人弄虚作假和串通招标等问题。
公司托管,全面运营。正式托管前,在全区农村集中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清理活动,以清积存垃圾、街巷杂物为重点,做到村庄内外、街巷两侧干净整洁,无积存垃圾杂物,清理完成后向环卫公司移交。环卫公司实行公司化管理和运营,变传统“户分类、 (下转A4版)
村收集、乡镇转运、区处理”四个管理主体为环卫公司一个管理主体,实行“一杆到底”的服务运营体系。同时,将生活垃圾转运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了“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的目标。
巩固成果,创新突破。徐水区在2016年垃圾治理基础上,2017年继续扩大整治范围,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将全区所有行政村及国省干道、区乡道、村内道路生活垃圾治理项目划分4个区域实施环境整治,四家公司在全区开展竞争服务,有效避免了一企独大、降低标准的现象发生,实现了农村垃圾治理无死角、无缝隙、全覆盖,提升了全区外在形象。
强化保障,严格管理。徐水区紧紧抓住组织机构、资金保障、发动群众、监管考核四个关键环节,在人、财、物上加大倾斜力度,进行严格监管。成立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住建局,负责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和监管措施,对乡镇、村环境卫生工作考核奖惩和对托管环卫公司的监管,14个乡镇全部成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区财政每年均投入近6000万元用于农村垃圾治理,涉及清运积存垃圾、托管费用、终端处理。区农环办定期或不定期对公司作业进行检查考核,发现问题扣分罚款,并直接从当月托管费用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