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国务院再次发布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阜平县烈士陵园以卓越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教育意义获列名录。这是继2025年2月16日,阜平县烈士陵园荣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之后,又获国家级荣誉。至此,这座承载着晋察冀边区革命精神的红色地标,正式成为同时拥有"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与"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双重称号的纪念地。
阜平县烈士陵园坐落于阜平县东寺社区陵园路,始建于1959年12月,由原阜平县人民委员会主持修建,1960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现占地约5万平方米,园内布局庄严肃穆,设有烈士公墓、纪念碑亭、陈列展室等核心纪念设施。作为晋察冀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阜平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了"9万人口养活9万部队"的奇迹,2万余人参军参战,5000余名英烈为民族独立与新中国成立献出生命,书写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陵园通过文物陈列、英名墙投影、多媒体互动展陈等多元形式,全景式再现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精神地标。
自2025年2月获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以来,阜平县烈士陵园以"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教育基地"为目标,持续推进提升改造工程,力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展陈布局,强化教育功能。截至目前,陵园年接待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及游客逾1.5万人次,成为京津冀地区红色教育的"现象级打卡地"。
此次入选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更凸显其"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警示后人"的时代价值。阜平县将以"双国家级"荣誉为新起点,持续优化服务功能,创新展陈形式,推动红色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让革命精神融入血脉、代代相传。
从晋察冀边区的烽火硝烟,到新时代的红色教育基地,阜平县烈士陵园始终是民族记忆的"活态载体"。此次"双国家级"认定,不仅是对其历史地位的权威背书,更是对新时代红色文化传承路径的积极探索。未来,这座红色地标将继续以鲜活的历史叙事、创新的教育形式,激励后人赓续精神血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磅礴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续写红色基因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