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在节日来临之际,园林基建服务中心来到保定市特教中心,为听障学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自然课堂”。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用黏土在小木桩上,制作出你们眼中的秋日景色。”经过老师的手语翻译,同学们在学习了解自然知识后,纷纷拿出彩色黏土,用灵巧的小手耐心仔细地捏出树叶、枝条的形状。在2个小时的课程里,彩色黏土在同学们的巧手巧思下,渐渐变成一个个自然的微缩景观,也在他们心中种下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自然课堂’是学校采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立体化的植物形态融入教学课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课程,通过让同学们观察植物生长规律,把树木年轮的植物知识具体化,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爱护周边环境。”市特教中心教务处主任高莹莹说。
把“自然课堂”搬进特教学校,是园林基建服务中心—鲁岗公园持续践行“公园+”工作的创新与深化,也是对“自然课堂”的探索与拓展。截至目前,鲁岗公园已开展四次研学课堂活动,授课人群从幼儿逐步拓展到青少年,内容紧贴授课人群与自然变化及植物科普知识,体现地域和园容特色,打造自有特色品牌,提高市民参与的主动性。
园林基建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张天昊称,鲁岗公园将不断夯实办学基础,做大品牌,以绿色为基底,以儿童友好为主线,做精做优“动植物科普、花卉花艺展示、耕读研学、亲子研学、科普研学、花艺DIY实践研学”等主题板块。坚持以儿童为主,兼顾全龄化服务的原则,将自然课堂与公园现有综合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有吸引力、有特色的研学实践地,吸引更多人群放下手机,走出家庭,走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