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 > 正文

2亿人改善住房条件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步走”

来源:中国新闻网 | 2019-08-09 12:30:00
数据地图:公共租赁住房。中新网记者李伯京照片(新中国70年)2亿人住房条件改善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台阶”号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2亿人改善住房条件中国住房保障制度“跨步走”中国新闻社记者庞无极20年来,在

数据地图:公共租赁住房。中新网记者李伯京照片

(新中国70年)2亿人住房条件改善 中国住房保障体系“跨台阶”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2亿人改善住房条件中国住房保障制度“跨步走”

中国新闻社记者庞无极

20年来,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住房市场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作为我国住房“双轨制”的另一条“轨道”,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也不断完善。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编织了社会保障网,而且解决了许多大城市低收入“三明治”的住房问题。

据官方数据,新中国成立以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1949年的8.3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的39平方米。在近五倍的增长背后,离不开住房保障制度的有力支撑。

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明显缓解

袁正国,61岁,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四季社区居民。2017年5月,袁正国的六口之家告别“城市中的城市”,入住105平方米的电梯公寓。袁正国说,新家充满了水、电、气。有各种配套设施,如社区健身器材、地下车库等。周围有幼儿园和小学。”这种生活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改变他生活的是改造当地实施的棚户区。袁正国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是南充市最大的“城中村”。因为距离养猪场只有300米,所以气味一年四季都在冒烟,蚊子还活着,经常出现“垃圾围栏”。没有路灯,没有体面的道路,没有自来水和天然气,人们的生活非常不方便。 2010年,顺庆区政府统一规划,包括这个区域进入棚户区改造,袁元国几年后搬进了新家。

像袁正国一样,有许多通过棚户区改造彻底改变生活的例子。到2018年底,数亿中国居民“滑入大楼”,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包括棚户区改造住房,公共住房(包括廉租房),价格有限的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其他经济适用房,帮助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城镇居民改善生活条件。

在重庆,从农村工作的赵成刚于2012年通过彩票进入公共租赁住房社区。这个家庭终止了一个固定地点的生活十多年。住在新房后不久,赵成刚的儿子嫁给了一位祖母并生了一个孙子。现在,孙子正在公共出租屋的一所幼儿园上学。赵成刚对新家充满赞誉。

数据显示,自2008年大规模实施经济适用房项目以来,到2018年底,中国城市安全住房项目共启动约7000万套,其中包括1612万套公租房(包括廉租房)住房)和573万经济适用房。有限价格商品房282万套,安置房4522万套,共有近2200万难民获得公共租赁房屋补贴。他们共同帮助了2亿难以改善住房条件的人们,以及人们的幸福感和幸福感。感觉和安全感不断增加。

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经济适用房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背后的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伟表示,自1994年出台住房保障概念以来,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一直在根据要求调整和完善政策支持方式。不同阶段的居民。安全住房与商品房市场的培育和发展一起进行。

王伟指出,2007年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展开。 2008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启动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首先是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从那时起,经济适用房的形式日益丰富,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住房安置房等政策日益完善。自上而下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逐步完善,公积金财政收入,土地流转和增值收入等关键要素向住房保障部门倾斜。王伟指出,这是由于当时由于房价快速上涨,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明显。

自2013年以来,国务院连续三年发布了棚改方案专项文件。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将在包括城市危房和城市村落在内的各个棚户区改造1800万套住房。

目前,“房子不炒”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新定位。住房保障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王伟说,现阶段住房困难迅速集中在大城市,从城市居民转向新市民。与此同时,出现了一些城市居民和政府共有房产所代表的产权类别;保护城市更新类别,如旧社区的改造,已经增加。

随着住房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各地的住房保障已经开始走向高质量的发展道路,不仅要满足“居住和居住”,还要满足“待客和宜居”。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一般工商业电价下调
下一篇:牺牲健康追逐远离健身意图的“模特人物”